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IGF-1R特异性抑制剂PPP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抗骨肉瘤转移可能的机制。[方法]:1.应用MTT方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干预时间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生长增殖的影响,并在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照相;2.PPP处理细胞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U-2OS细胞的周期变化;3.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测定PPP对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4.使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PPP对肿瘤细胞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IGF-1R抑制剂PPP处理后的细胞,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或作用时间的延长,骨肉瘤细胞U-2OS生长缓慢,细胞数量锐减,分布松散,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失去原有特点,胞体皱缩,细胞间隙增大,部分细胞失去贴壁能力而浮起,折光性降低,细胞活力差。2.MTT方法检测PPP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的影响,PPP浓度设为0.5μM、1.0μM、2.0μM、4.0μM、8.0μM,并分别处理24h、48h、72h。结果显示,PPP可显著地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骨肉瘤细胞U-2OS的增殖抑制率随之明显增加(P<0.05)。药物相同作用时间条件下,0.5μM、1.0μM、2.0μM、4.0μM、8.0μM各组两两间的比较表明,F24h=208.580、F48h=395.674、F72h=412.220,P24h、48h、72h=0.000;相同药物浓度下,24h、48h和72h各组间的比较表明,F0.5=40.825、F1.0=22.038、F2.0=91.701、F4.0=69.781、F8.0=22.999,P值均<0.01;同时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F=13.471,P=0.000。总之,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PPP能明显抑制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体外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3.流式细胞术分析:0.5μM、1.0μM、2.0μM、4.0μM、6.0μM的PPP处理骨肉瘤U-2OS细胞24h,细胞周期发生显著变化,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期细胞减少,且周期阻滞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1)。这一结果说明,PPP阻滞了人骨肉瘤U-2OS细胞S期、G2→M期的过渡,即在PPP作用下,说明同时存在DNA合成、复制和有丝分裂障碍,通过影响细胞周期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目的。4.为了明确PPP到底能否抑制骨肉瘤的转移,我们运用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评价PPP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示,(1)划痕:Control、0.5μM、1.0μM、2.0μM各组作用U-2OS细胞24h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79.71±16.91、191.86±16.31、218.14±10.10、266.14±19.54,48h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02.71±16.22、154.28±22.71、216.85±18.82、282.03±52.61。方差分析:时间因素:F=154.66 P=0.00;浓度因素:F=81.46 P=0.00;时间因素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F=21.27 P=0.00。(2)Transwell:Control、0.5μM、1.0μM、2.0μM各组穿过微孔膜细胞数分别是(67.66±1.52)、(54.66±2.08)、(38.00±2.00)、(23.66±2.51),各个浓度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细胞侵袭能力有明显差异(F=260.54,P<0.001),说明PPP抑制骨肉瘤细胞的浸润侵袭能力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划痕愈合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得出结论:PPP能够抑制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迁移和侵袭,并且PPP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呈浓度依赖性。这与PPP在其它肿瘤中的报道相一致。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肉瘤U-2OS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随着PPP浓度的增加,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5),Vimenti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说明PPP可能通过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EMT的发生,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结论]:1.PPP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体外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S期、G2/M期阻滞有关。2.PPP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S期、G2/M期阻滞,且其周期阻滞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3.PPP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迁移。4.PPP可以抑制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侵袭,呈药物浓度依赖性。5.PPP可能通过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EMT的发生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