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时期,已形成了藏、回、蒙、苗等民族区域,“苗疆”是重要的民族地区之一。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条件,“苗疆”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拼图。清廷在治理“苗疆”过程中,法律手段往往是其他治理手段的基础和保障。法律的不断制定和相继实施并修改完善也为整个清代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贵州“苗疆”法律控制在国家民族法律体系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研究多民族法律治理体系的重要范本,大致来说,贵州“苗疆”从雍正时期开始“改土归流”,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王化版图”,从传统苗民部族间相互分离、互不统属的状态跨入朝廷派遣流官治理的时期,中央政府对贵州“苗疆”正式形成直接性管理。在开辟“苗疆”期间,主要任务是促进“苗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长效发展,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把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群体从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纳入中央政府治下,促进苗族文明和清朝主流文明的融合。前人对“苗疆改土归流”的研究成果颇丰,但都侧重研究剖“改土归流”对“苗疆”经济上的开发、政治上的直接管辖、苗汉文明的互动、文化和社会的融合与进步及法制的统一调控,并没有从纵向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苗疆”政治、经济、文化在法律调控的变化,横向上也仅仅专注于对单个问题的研究,没有全面揭示“改土归流”后贵州“苗疆”基于法律变动带来的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社会上的整体关联。清代贵州“苗疆”的法律治理,是一个不断调整、改进、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代表传统“苗疆”文化与主流文明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法律治理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本文围绕清代贵州“苗疆”改土归流后开辟治理的历史背景,聚焦于清代中央政府法律调控对“苗疆”地区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同时也关注治理“苗疆”的因俗而治思想和加强大一统中央政府对“苗疆”的控制这一既矛盾又统一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清代前期对“苗疆”的政策治理体系和清中后期法律调控政策的对比,力图探索出清代“苗疆”法律调控的历史演变轨迹,从而对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法律制定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一章从整体上描述了清代前期(“改土归流”之前)“苗疆”法律治理体系制度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叙述了对该体系制度的评价,第二章简述清代“苗疆”刑事、民事立法内容,第三章阐述了清代前期“苗疆”法律制度的特点,第四章是对清代后期中央政府法律调控政策状况、特点介绍及其对“苗疆”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