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内M<,1>/M<,2>受体对大鼠被动逃避反应记忆的影响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海马内M<,1>/M<,2>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被动逃避反应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M<,1>、M<,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M<,1> ASODN,M<,2> ASODN)抑制双侧海马内M<,1>/M<,2>受体的表达,观察对被动逃避反应的影响;通过毛细管区带电泳-激光诱发荧光检测(CZE-LIFD)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被动逃避反应训练后大鼠杏仁核内游离谷氨酸(Glu)含量和杏仁外侧核(La)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50mg/kg,ip),双侧海马内植入24G不锈钢外套管,分为三组:对照组,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M1-AS组,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M1反义寡脱氧核苷酸(M<,1> ASODN);M2-AS组,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M<,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M<,2>ASODN).第一部分,通过大鼠脑立体定位、海马内微量注射和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技术,双侧海马内微量注射M<,1>ASODN和M<,2>ASODN,记录大鼠被动逃避反应步入潜伏期的变化;应用大鼠活动箱记录大鼠活动度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CZE-LIFD技术,观察M<,1> ASODN和M<,2> ASODN对大鼠杏仁核内游离Glu含量的影响.第三部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记录被动逃避反应训练和检测后La区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论:1.海马内M<,1>/M<,2>受体参与了被动逃避反应的学习记忆过程,M<,1>受体促进学习记忆,M<,2>受体抑制学习记忆.2.海马内M2受体激活可以减少杏仁核内游离Glu含量和La区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参与被动逃避反应记忆过程中海马到杏仁核的信息联系.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小脑出血(Cerebellar hemorrhage)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我们对1997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83例小脑出血病人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小脑出血
目的: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动物在体肿瘤的治疗价值及端粒酶抑制剂是否增加放射治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应用端粒酶抑制(AZT:300mg/kg/天;Lamivudine:150mg/kg
背景与目的:肠粘膜的炎症损伤与修复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个重要特征,丁酸钠是肠厌氧菌群发酵后的产物,对于维持结肠上皮的完整性和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
1.目的:通过不同年龄分层和性别分组探讨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特点,并通过与青年人前循环患者的比较,突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   2.方法:收集2009年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洛汀新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缬沙坦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目的:确定大鼠胃伤害性刺激所致胃痛的皮肤牵涉区部位,并观察经牵涉区定频电刺激对胃伤害性刺激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NO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经牵涉区抑制内脏器官痛提供
将AD技术应用于肾脏的检测,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与对应IBS值的相互关系,探索AD技术在该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将全部个体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分别检
研究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供肾MDR1基因外显子26(exon26)及外显子21(exon21)的基因多态性对于CNI类药物他克莫司急、慢性肾毒性和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探讨服用FK506的肾移植受者中供
目的:㈠通过用临床两种常用的漂白方法对离体牙进行漂白,采用即刻和延迟2周粘结树脂,分别测定牙本质和树脂剪切粘结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超微形态,探讨漂白方法及漂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胰岛素控制对糖尿病大鼠正畸上颌快速扩弓的影响,为寻求临床上能否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畸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与理论基础。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