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供肾MDR1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肾毒性和血药浓度的影响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供肾MDR1基因外显子26(exon26)及外显子21(exon21)的基因多态性对于CNI类药物他克莫司急、慢性肾毒性和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探讨服用FK506的肾移植受者中供肾MDRl基因多态性的意义,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在临床中对他克莫司的使用剂量的调整,减少他克莫司的毒副作用。通过供者与受者的合理配型减轻他克莫司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对移植肾的慢性毒副作用,延长移植肾寿命。研究内容:选取50例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并术后常规使用FK506+MMF+Pred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移植肾受者的临床资料。提取供者血液或组织并分离出少量DNA样本后进行聚合式酶联反应(PCR)扩增,所得扩增产物采用sanger测序流程在3730XL测序仪上进行基因组测序,确定标本基因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供肾MDR1exon21和exon26上不同基因型的患者FK506的日服用量、血药浓度/剂量比和急、慢性肾毒性的差异。结果:通过基因测序,测定供肾MDR1exon26基因型分为CC型、CT型、TT型,exon21基因型分为低表达型(TT型)和高表达型(GG/GT/GA/AT型)。本次实验中共检测50例基因组DNA样本,其中MDR1exon21测得TT型7例、GG型9例、GT型20例、GA型4例、AT型10例;MDR1exon26测得CC型18例、TT型9例、CT型23例。MDR1exon26的变异型基因T为41%,野生型基因C为59%;MDR1exon21的变异型基因T为44%,野生型基因G为42%,少见型基因A为14%。在比较术后1周、1月、3月、6月及12月的受者FK506的日服用量和血药浓度/剂量比时,exon26的CC型、CT型、TT型之间和exon21的低表达型(TT型)和高表达型(GG/GT/GA/AT型)之间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比较肾移植术后1月、3月、6月时的移植肾受者内生肌酐清除率时,exon26的CC型、CT型、TT型之间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exon21的低表达型(TT型)和高表达型(GG/GT/GA/AT型)之间也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比较术后1年的移植肾受者内生肌酐清除率时,在exon26中,TT型的内生肌酐清除率(58.29+8.52ml/min)明显低于CC型(66.89+15.21ml/min)和CT型(73.92+12.61ml/min)(P<0.05),CC型和CT型之间的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在exon21中,低表达型(TT型)的内生肌酐清除率(58.29+8.52)明显低于高表达型(GG/GT/GA/AT型)的内生肌酐清除率(69.94+14.40)(P<0.05)。在比较术后1月内的移植肾急性药物性肾中毒发生率时,exon21中低表达型(TT型)大于高表达型(GG/GT/GA/AT型)(P<0.05),exon26各基因型之间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移植供肾MDR1exon26和exon21的各类基因型对于移植肾受者的FK506血药浓度/剂量比未有显著相关性。2、在保护移植肾功能,减少FK506的急性和慢性肾毒性上,exon26的CC/CT型和exon21的高表达型明显优于exon26的的TT型和低表达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影响.方法将50只家兔的单眼角膜碱烧伤后5-7天,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机分成2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GM
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引发了第一次绿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小麦产量,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现今生产上仍以Rht-B1b和Rht-D1b为主,限制
目的: 探讨饮酒对乙型肝炎(HBV)相关肝硬化的影响以及饮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的肝硬化(AL+HBV)患者的预后特点。 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14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
为了研究小脑出血(Cerebellar hemorrhage)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我们对1997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83例小脑出血病人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小脑出血
目的: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动物在体肿瘤的治疗价值及端粒酶抑制剂是否增加放射治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应用端粒酶抑制(AZT:300mg/kg/天;Lamivudine:150mg/kg
背景与目的:肠粘膜的炎症损伤与修复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个重要特征,丁酸钠是肠厌氧菌群发酵后的产物,对于维持结肠上皮的完整性和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
1.目的:通过不同年龄分层和性别分组探讨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特点,并通过与青年人前循环患者的比较,突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   2.方法:收集2009年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洛汀新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缬沙坦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目的:确定大鼠胃伤害性刺激所致胃痛的皮肤牵涉区部位,并观察经牵涉区定频电刺激对胃伤害性刺激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NOS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经牵涉区抑制内脏器官痛提供
将AD技术应用于肾脏的检测,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与对应IBS值的相互关系,探索AD技术在该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将全部个体分为〈60岁和≥60岁两组,分别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