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移民的非农业安置顺应了我国城市化的历史潮流,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以Q县柳庄移民为例,从生计模式和生活方式两方面着手,以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为主,研究欠发达地区县内外迁非农业安置的农村移民迁移城市后若干社会适应问题,总结农村移民非农业安置社会适应的状况和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移民生计适应的因素依次为:搬迁后所从事职业种类、经济收入满意度、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培训、年龄与性别。目前柳庄移民生计适应的整体水平偏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柳庄移民从库区农村搬迁到城市后,基本上未能适应生产劳动方面的变化。柳庄移民尚处于生计适应的初级阶段,即初步认知时期。但柳庄移民对适应非农产业劳动、发展家庭经济的信心较足,将有助于柳庄移民最终真正融入城市。关于移民的生活适应,影响移民生活适应的因素依次为:生计适应、邻里关系、年龄。柳庄移民的生活适应基本不受风俗习惯与文化差异的影响,移民搬迁后不需要经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认知与适应过程,从而有助于改善柳庄移民的整体适应水平,使其更快地融入到城市社区环境中。柳庄移民生活适应另一典型特征是生活方式的“被动城市化”,带有政策强制性的城市化一定程度上降低移民与困难抗争的积极性,注定移民的生活适应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柳庄移民的整合策略包括:其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移民就业;其二,优化创业环境,鼓励移民自主创业;其三,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素质;其四,多管齐下,发挥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其五,加强社区建设,全方位提高移民的社会适应水平。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评析;第二章是关于研究方法的设计,介绍和论述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思路和目标,尤其是对抽样调查和样本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第三章是关于移民生计模式变迁与适应的研究,在描述移民生计模式变迁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影响移民生计适应的相关因素;第四章是关于移民生活及社会关系的考察,主要分析柳庄移民生活方式变迁概况,总结和归纳了影响移民生活适应的原因,并较为深入地考察了柳庄移民的社会关系;第五章移民社会整合思路探析,在论述移民生计模式及生活适应的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水库移民的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