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伴随着瞬息万变格局而来的是国家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国家间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这种竞争说到底则是各国教育发展水平的较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各国就必须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资,通过教育和知识的领先打赢国际竞争的无声战役。近几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并且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古代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语文课程。早在先秦时期教授的“六艺”中的“书”大体相当于今天的语文课程。直到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我国才开始正式的进行语文教学。1903年,初小开设了中国文字课,高小和中学开设了中国文字课。从此,语文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列入了中小学的课程。“五四”以后,白话文正式进入语文教科书,使语文课程与生活联系得紧密起来。从那时起到现在多次教育改革的进行,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一直备受瞩目。可以说语文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民素质的水平和国家发展前进的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生和知识的纽带,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育的质量。因此教科书的编撰和使用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本世纪初新课程精神的感召下,国内初中语文课本由原来人教版的“一枝独秀”发展为现在各种版本“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些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北京地区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和上海地区使用的沪教版教科书因其所使用地区的广泛性和发达程度而被受关注。本文以现行人教版和沪教版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着力对两套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所占比例的比较、篇目的比较,作者的比较、单元主体设置的比较、同一作者所选篇目的比较等多方面对比,进而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的共同特点,找出两个版本教科书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意见来帮助两版的教科书取长补短,更好的为语文教育服务,使得教科书的发展更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