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螺钉安全通道的CT测量及导向装置设计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3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相关通道参数进行影像学测量,为指导螺钉置入提供理论依据;2.设计导向装置,模拟手术置钉,为验证临床应用该装置的安全性提供切实的依据。方法:1.使用Syngo.via系统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健康成人的正常骨盆CT影像资料60例(男女各30例),并进行间隔为1.0mm的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2.通过测量S1、S2骶段骶髂螺钉置钉通道相关影像参数,获得入钉点相对骨性标志距离及可调节进钉范围,并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置钉通道相关影像参数在男女之间、左右两侧的差异性;3.根据置钉通道参数测量结果设计制作导向器,并在5具标准骨盆模型上(包含10例完整骶髂关节)进行模拟手术,完成导针穿刺,验证导向器在在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1.S1置钉通道参数CT测量结果:男性S1的入钉点距髂后上棘、髂后下棘分别为为(58.03±2.98)mm、(57.86±4.98)mm,女性S1的入钉点距髂后上棘、髂后下棘分别为(46.61±5.03)mm、(47.77±4.31)mm。患者俯卧位时,S1置钉头偏角(置钉通道与人体横断面夹角g1)男性为(19.03±1.87)°,女性为(22.79±1.38)°,腹偏角(置钉通道与人体冠状面夹角d1)男性为(28.25±2.13)°,女性为(31.61±2.06)°。S1置钉的最大长度男性应小于(90.55±3.54)mm,女性应小于(80.79±5.78)mm。置钉时,腹偏角最大可调整角度(e1)为(4.91±1.32)°,头偏角最大可调整角度(k1)为(7.99±1.76)°;2.S2置钉通道参数CT测量结果:男性S2的入钉点距髂后下棘、坐骨大切迹分别为为(24.73±4.17)mm、(19.97±3.01)mm,女性S2的入钉点距髂后下棘、坐骨大切戒迹分别为(20.11±3.05)mm、(16.01±3.67)mm。患者俯卧位时,S2置钉头偏角(置钉通道与人体横断面夹角g2)男性为(12.98±1.43)°,女性为(16.03±0.87)°,腹偏角(置钉通道与人体冠状面夹角d2)男性为(10.98±1.29)°,女性为(15.32±2.21)°。S2置钉的最大长度男性应小于(75.02±4.31)mm,女性应小于(63.97±5.12)mm。以上S1、S2钉道参数除腹偏角最大可调整角度(e1)、头偏角最大可调整角度(k1)外,男女间差异性统计有意义(P<0.05),左右两侧差异性统计无意义(P>0.05);3.根据置钉通道参数设计制作导向器,并应用该导向器完成10例骶髂关节S1及S2同时置入一枚导针。20枚导针位置良好,无留置导钉失败。结论:1.通过获取骶髂螺钉安全通道CT参数,可指导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损伤的精准治疗;2.通过本研究设计,S1-S2双骶段导向器辅助置入骶髂螺钉导针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腹部疾病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初始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45例腹部疾病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DSA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疗效。结果:DSA首次血管造影发现45例患者中阳性表现的患者31
目的: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的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求三种微创术式的合理应用,探讨三种微创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9月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就诊于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或经胆囊管探查术(LT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LC+LCBDE+T管引流术)、B组(LC+LCBDE+一期缝
目的:观察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OGD/R)后,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轴突再生的作用,及对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微管蛋白3(β-tubulinⅢ)等的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PC12细胞OGD/R后可能的轴突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大鼠原代BMSCs的提取及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10只SDF健康清洁雌性大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双
目的: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storation,OGD/R)以模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状态。观察损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以及正常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A1型和A2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情况,探讨HMGB1对经过OGD/R模型损伤后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亚型变化的调节作用及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变化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209例行ACD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azaz吞咽困难评分量表将病例分为术后吞咽困组及无术后吞咽困难组,探讨术前、术后C2-C7Cobb角(d C2-C7Cobb角)以及O-C2Cobb角(d O-C2Cobb角)的改变对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自拟化湿降浊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痰湿瘀阻证)对患者血压值、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评价其降压、降尿酸及证候疗效。方法: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符合纳入和排出标准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痰湿瘀阻证)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单纯降压药组(A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每日一次;降压药结
目的:研究滑膜切除术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疗效差异,进一步为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骨科在2014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关节切开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或经膝关节镜行关节
目的:对1例中国疑似Lamb-Shaffer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经过WES及Sanger测序分析,进一步了解其致病病因,探讨SOX5基因变异的致病性,为Lamb-Shaffer综合征致病机制的深入发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Lamb-Shaffer综合征先证者及其家系共5名成员的外周血样本,采用WES及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变异筛查并且在家系中进行验证。对该变异进行保守性分析及致病性预测
目的:中国地鼠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但其T2DM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高效液相色谱分级(HPLC)和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国地鼠的肝脏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的鉴定及分析,以发掘与T2DM中国地鼠发病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及信号通路,并探讨T2DM中国地鼠发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以空腹血糖值(FBG)作为实验中国地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丢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在骨质疏松症的进展(osteoporosis)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新的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药物,从而探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方法:通过TRAP染色法和骨片细胞培养,测定贝母素乙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验证其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