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悲剧意识与二十年代乡土小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鲁迅的帮助与扶植之下,中国现代文坛上诞生了最早的乡土作家群,包括许钦文、潘训、蹇先艾、许杰、台静农、王鲁彦、彭家煌、黎锦明等人。这些走出家乡寓居都市的青年游子们自觉承担着思想启蒙的使命,真实地描写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宗法制农村社会悲惨的生活图景,抨击了腐朽、残酷的封建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对农民的戕害,同时也批判了农民思想的愚昧与性格的懦弱,以悲愤的心情书写着个体价值泯灭的悲歌,形成乡土文学最早的创作热潮。本文认为,悲剧意识是二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它反映了作家悲剧意识的自觉,是二十年代乡土小说文本创作的基调,贯穿其发展的始终。本文从悲剧意识这一视角切入,立足于将悲剧意识作为一种超越日常生活认识的主观精神活动、一种异于传统美学观念的新的审美理念、一种以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为原则在小说中表现时代真实和生命意义的创作方式与思维方式,对二十年代乡土小说进行整体把握与感知。本文通过对现代悲剧意识观照下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生成的文化语境、内容表现、叙事方式以及审美价值的分析与阐释,表现了底层宗法制农村社会真实的生活图景,揭露与批判了罪恶的封建思想、残酷病态的伦理道德、森严的阶级体制以及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面貌;主体悲剧意识的自觉,悲剧创作视角的转变导致作家审美心态的变化、以悲凉为美的叙事风格的形成以及对传统文学“大团圆”创作模式的超越是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处于时代转换、价值颠覆、前途迷茫的特殊时期,二十年代这一群年轻的乡土作家们对于衰败的故乡与怯弱的农民产生的理性批判与情感眷恋相交织的复杂焦灼的心态是之后两个十年的乡土作家难以比肩的,这也正是其在文学史上价值意义的重要体现。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随着这些良好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也出现了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这一不
近几年,由于全国各地城市老城区的拓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建,绿化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乡镇企业占地,大片的良田被征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亿亩的耕地被征用,“务农无地、
转换带最早是在研究挤压逆冲构造时提出的,是指2条断层间相互作用的构造带。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转换带广泛发育于伸展、挤压和走滑盆地,而且存在于不同尺度的构造中。目前认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因此,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林业工程也将在提高
研究各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了解小分子物质对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这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药物作用新靶点的发现、药物的分子设计
八旗驻防制度是清朝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军入关后,八旗兵被分为八旗禁旅与驻防八旗。八旗禁旅戍守畿辅地区,保护中央;驻防八旗被分到全国各重要关隘、交通要道、军事重镇
目的探讨药熨疗法与饮食管理的应用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94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94例。对照组术后进
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如现实的人是人的发展
生态危机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全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不断向人们所生活的家园步步紧逼,城市里沙尘暴的出现、气候干旱导致水资源缺乏、生态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
在三农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农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也提上了政府工作的议程,在2003年之前,农民全是自己拿钱看病,即使是生了大病也仍然是自己的事情,对于农民微弱的收入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