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作为国内外语言学的热点,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意象图示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理论,近些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而得到不断丰富。本文应用意象图示理论,从认知角度采用实例论证方法分析了汉语导游词英文译本中的文化意象传递现象。本文试图探讨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示理论是否能够应用于汉语导游词的英译,并讨论其对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意象图示是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作用中产生的简明的、基本的动态认知结构,它建立在具体意象之上,帮助我们形成有形体的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这一理论首次由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意象图示是类比表征(analog representation),指的是意象图示在概念系统中采取一定的形式来反应被表征的感觉经验。当一个概念被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时,意象图示起了关键的作用。意象图示理论是人类的共同认知模式,强调人们把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知应用到抽象事物的认知上。意象图示理论帮助读者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未知的领域,这与导游词中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象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选取了国内一些著名景点的比较有分析价值的导游词,对比分析了其汉语文本以及英文文本,以此来阐述意象图示理论对汉语导游词英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在意象图示理论关照下的意象传递策略,尝试用意象图示理论更好的指导汉语导游词英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发展空间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