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微生物。人类中流行很广的疾病如天花、麻疹、流感以及非典型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这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近年来,人们把抗病毒药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单一化学成分上来,以期得到高效低毒,安全有效的天然抗病毒药物。空心莲子草是新近发现的具有强抗病毒作用的植物药,具有很广泛的抗病毒作用。目前关于空心莲子草抗病毒作用的化学成分还没有报道,通过此项研究,探讨空心莲子草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作用的有效部位,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空心莲子草抗病毒作用提供客观的实验和理论依据,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目的:分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中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其有效活性部位。方法:以正(反)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以及制备HPLC色谱等手段,对空心莲子草醇提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LCMS、NMR等光谱学技术对所得物质进行了结构鉴定,采用药理模型对该植物的初提萃取物进行了有效活性部位的筛选。结果:从石油醚及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得到四个化合物: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Ⅲ),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Ⅳ),从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得到三个化合物: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α-spinasteryl-7,22-dien--3-O-β-D-glucopryanosi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Ⅵ),3-O-β-D-吡哺葡萄糖醛酸基-30-去甲-12,20(29)-二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3-O-β-D-glucuro-nyl-30-de-methyl-12,20(29)-dien-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sateⅦ)。药理实验表明,正丁醇部位具有抗流感病毒的药理作用。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正丁醇部位为空心莲子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