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性语言在学术语篇中少被深入探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也常忽略评价性语言的教学。本研究选择某高校学生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14篇论文和国际知名期刊的14篇公开发表论文自建两个小型语料库,主要涉及化学,材料,环境,食品生物工程和机械5个学科专业,并且两个语料在学科上保持一致。语料标注采用双人识别标注,借鉴Cohen的K值算法检测标注者识别是否具有一致性,然后借助AntConc 3.2.2统计和呈现各类评价资源,借助SPSS 19.0对比分析学生作者与公开发表者在评价资源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通过研读Halliday,Martin和Hunston对评价性语言的研究发现其间存在重合与互补:Halliday把情态视为传达人际意义的评价性语言资源;Martin将评价系统中态度评价分为情感、判定、鉴赏三类,其中判定与情态既存在联系又有所延伸;Hunston从功能角度将评价分为状态、价值和关联,其中关联评价弥补了Martin在评价与语篇组织关系方面的缺失。本文以此为基础创建了学术语篇评价资源分析框架,即从情感、判定、鉴赏和关联四个维度分析学术语篇中评价资源的使用及分布情况,研究发现:(1)总体使用情况:在情感维度,学生作者和公开发表者均使用非常稀少;在判定维度,学生作者与公开发表者均以三种判定为主,即能力、真实性和适切性,但6种判定中学生对韧性和适切性的使用显著少于公开发表者;在鉴赏维度,学生作者和公开发表者均以组成、价值为主,学生作者对组成的使用较少且与公开发表者存在显著差异,但学生作者对价值的使用过度集中,显著高于公开发表者;在关联维度,学生作者的使用少于公开发表者且差异显著。(2)分布情况:在摘要部分,公开发表者主要使用了关联评价、价值鉴赏和真实性、能力、常态三种判定,而学生作者主要使用了价值鉴赏和真实性、能力两种判定,并且学生作者使用的价值和能力评价都显著少于公开发表者。在引言部分,公开发表者主要使用常态、能力、真实性、适切性4种判定,组成、价值鉴赏以及关联评价,而学生作者的主要评价类型不包括组成鉴赏,其余与公开发表者相同。在方法论部分,学生作者和公开发表者均以韧性判定和适切性判定作为主要评价,但学生作者对这两种评价的使用都显著少于公开发表者。在结果与讨论部分,学生作者与公开发表者均以关联、真实性判定、适切性判定和价值鉴赏为主,其中学生作者仅在关联评价的使用上显著少于公开发表者。在结论部分,学生作者与论文发表者的主要评价均为能力判定和价值鉴赏,学生作者对这两种判定的使用与公开发表者不存在差异性显著。以上发现表明学术语篇作者甚少直接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谨慎使用情感;与已发表研究论文相比,学生作者运用韧性和适切性判定、组成鉴赏以及关联评价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学术英语写作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了解并运用韧性判定、适切性判定、组成鉴赏和关联评价。此外,评价性语言学生作者在论文摘要和引言部分使用的评价资源缺乏多样性,对方法的韧性判定和适切性判定有所欠缺,呈现与解释结果时组织性不强,但在结论部分已基本能充分运用评价,因此学术写作教学可以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多样化地使用评价,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方法论部分运用韧性和适切性判定的能力、在结果与分析部分的组织衔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