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尺牍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由于古代的文体划分不明确,公文尺牍和私人尺牍交织在一起,总称为“书”。随着时代的发展,尺牍文的数量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尺牍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由于古代的文体划分不明确,公文尺牍和私人尺牍交织在一起,总称为“书”。随着时代的发展,尺牍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尺牍文作为传递信息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其数量也较以前大为增加,但是这一时期的尺牍内容大多是关于国与国之间战争性质的书信,个人色彩不浓厚。我国的尺牍文完全脱离公牍文的性质,而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当始于汉代。汉代结束了长期战乱,政治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再加上汉代初期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许多士人施展自己的抱负提供了政治舞台,尺牍文的数量大大增加。另外,汉代造纸术的发明,对尺牍文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尺牍文本身具有应用性和审美性,历来备受世人关注。况且它作为汉代研究的重要史料,对汉代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汉代尺牍文和充分吸收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两汉尺牍文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概述中国古代尺牍文的渊源、生成、发展及其演变,以期对尺牍文的研究范围和文体特点作出界定。其次,还将尺牍文与疏、启、笺等相关文体进行比较,进一步考察尺牍文的文体功能。最后,对汉代尺牍文的特点作一简要概括。第二章结合汉代的政治文化背景,着重研究汉代关于抒情、叙事、说理等三方面的尺牍作品。通过对汉代尺牍的分析与解读,来探究汉代尺牍文所蕴含的传统思想文化,以及汉代士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汉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第三章依据历史进程,结合具体作品,考察两汉尺牍文的写作状况,分析尺牍文在两汉的政治背景下的文风变迁。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已有研究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治事务从来就不应当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在国计民生问题上人民大众理所当然具有发言权。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让人民大众关注
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普遍采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在传统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英语学习机会。本文首先阐述了学习机会的概念及类型,进而提
本文首先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定义、特征和必要性,然后探讨在新课程教学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角色转换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俞樾乃晚清一代鸿儒,经学成就卓著,文学造诣也同样精深。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文学创作关注不多。本文以《春在堂诗编》、《春在堂词录》为基本文献,辅以俞樾其他诗歌别集别录
时代呼唤创新,创新性人才如今成了各国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问题意识是创造精神的先导,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普通黄油饼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大五星枇杷制成枇杷黄油饼干,对其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枇杷黄油饼干的最佳配方(以面粉质量为基准)为枇杷果茸添加量为30%、黄油添加
【目的】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关系。【方法】2015和2016年通过诱虫灯,在哈巴河县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进行系统分析。【结
灾难是人类的一种宿命。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灾难就如同梦魇一般纠缠着人类。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灾难的历史。记录灾难,也是在记录人类自身;反思灾难,也是在思考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铟锡(ITO)粉末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着重讨论了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工艺,并比较了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共沉淀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