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jeer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已有研究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内涵、性质、关系、不一致的原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对接的策略等基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与接受新课程理念并转变教学行为。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从影响理念到行为转变的内部因素出发,探究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研究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在于揭示隐性因素对理念向行为转化的影响、转化的路径、过程等,旨在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理解并接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促进教师进行行为的有效转化。本文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的研究首先从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过程开始,对机制的运行进行探究,分为学习理解、接受认同、内化与外化四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探讨了各自应完成的任务,这有助于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具体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并促进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其次,笔者探讨了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过程中来自教师内部的、不容易察觉的影响因素,对内隐因素的探讨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一些因素在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从教师的能力素质、内部动机、知识结构和经验与阅历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希望教师通过认识内隐因素对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影响,能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不仅仅来自外部,自身的内隐因素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影响,进而重视内部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最后笔者从教育启蒙、教育批判、校本研修和评价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的促进策略,通过对促进策略的论述来帮助教师积极主动地并有效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进而促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进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其他文献
21世纪海洋环境成为人类获取能源的主战场,油污损害赔偿纠纷已从一国国内走向国际化。对于油污损害赔偿问题国际社会存在一些立法实践,由于海上石油作业起步晚、溢油率低,对海上
本文对武汉某普通高校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该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评价和反馈,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思考。该调查和反思期望能促进大学英语课程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腈纶就一直以其蓬松性、保暖性、柔软的手感、易于染色等优异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腈纶纤维制织成织物后,如经常受到摩擦,其表面极易起毛起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武冈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较分析语料并辅之以数据统计,结合人文地理历史知识,对武冈方言部分语音现象作出了解释说明。正文分为五个
中国的早期,在国家产生的过程中,地缘和血缘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法制。它使中国人的思维没有像西方人一样向外投注于自然物的研究,而是更多的关注于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戏剧的危机进一步加深,而始于此时的先锋戏剧,则试图赋予戏剧新的生命力,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时代立场开始了新的戏剧实践。二十多年来,先锋戏剧的
英语高效课堂要求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自主的合作式探究,将两者相结合,以英语高效课堂为基础
梁萧统太子主编的《昭明文选》一书,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自其问世以来,就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有关《文选》的研究著作不断出现。到唐代,出现了《文选》研
本文探讨了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认为学生自主学习中情感问题的正确应对对学习者自主学习效果和将来自主学习潜力的开发有着极
1998年我国加速了住房制度的改革,此次结束了福利分房制度,实现了住房分配向货币化和商品化的转变。这一转变导致我国城镇拥有公房家庭的比例迅速下降,从1995年的57.5%急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