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生多分蘖控制基因Dwarf27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蘖是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同时,水稻作为单子叶的模式植物,研究分蘖的发生机制对于阐释高等植物分枝发育机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最近,通过对一系列多分蘖伴矮生性状水稻突变体的研究发现,在水稻中存在一种在拟南芥、豌豆和矮牵牛等物种中已发现的控制植物分枝的MAX/RMS/D途径。最新研究表明,控制植物分枝的MAX/RMS/D途径参与植物激素strigolactones的合成和信号传导。Strigolactones在化学结构上属于类萜内酯类,己知这种化学物质有助于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同时能够促进植物与共生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目前人们对于strigolactones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还知之甚少。   我们实验室对多分蘖伴矮生性状的水稻突变体dwarf27(d27)进行了详细的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d27突变体的多分蘖表型是由于分蘖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被解除或者被弱化的结果。我们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分离出D27基因,并通过互补实验验证了D27基因的功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D27基因编码一个叶绿体定位的铁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植物中广泛地存在D27的同源蛋白。D27基因在水稻植株地上部和根均有表达,尤其在植株的维管组织表达。该基因的突变导致生长素运输能力的增强进而产生多分蘖的表型。通过对d27突变体与水稻MAX/RMS/D途径中d10突变体构建的双突变体的分析发现,D27基因参与水稻的MAX/RMS/D途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d27突变体中strigolactones的含量显著降低,外施strigolactones的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能够恢复d27突变体表型。因此,我们认为D27基因参与strigolactones这一新的植物分枝控制激素的合成。
其他文献
种子大小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调控种子大小的分子机制不仅是发育生物学上重要研究课题,也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又是研究单
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各种新兴的能源正受到密切的关注,它们是绿色环保,使用便捷,没有污染的可再生资源,在石油,煤炭等传统石化能源即将枯竭的今天,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硅光电池是新型绿色环保能源中合理利用太阳能的一种,它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其基本结构是一个PIN结,两电极之间的半导体硅主要有单晶硅和多晶硅构成,当太阳光
在二倍体哺乳动物中存在着广泛的等位基因表达不平衡现象,例如基因组印记、雌性细胞的X染色体失活以及常染色体随机单等位基因表达等。本文中,我们以本实验室创造的大小鼠异源
EPON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低成本;高带宽;扩展性强;与现有以太网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使命,无线通信技术从固定走向移动,从模拟走向数字,从单纯通话走向多业务支撑,从单一架构走向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5G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以及AR (Augmented Reality)、VR (Virtual Reality)等技术
第一章极低频磁场照射对小鸡学习记忆的影响   本章首先从行为学、电生理和神经递质三个方面对极低频磁场的中枢神经系统效应进行了综述,然后报道了作者的研究工作。实验采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受到广泛深入研究的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发挥调控基因功能的小分子RNA。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在单子叶模式生物水稻(OryzaSativa)中克隆鉴定新的microRNA分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的稳步提高,集成电路设计已经进入了系统级芯片设计时代。基于IP核复用技术的设计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SOC开发效率,降低设计成本,从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