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时间进程为序,将1904年《东方杂志》的创刊,到1927年中国新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间的文学栏目(主要是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进行研究,通过再现这段时间《东方杂志》文学栏目内容设置及变化,分析其对外国文学作品及理论译介的特点及方式,同时置于“百年文学”史中与同时期其它文学刊物相比较,探讨《东方杂志》对新文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和意义,从而得出其在新文学中的历史地位,说明定位于综合性期刊的《东方杂志》在我们研究清末民初文学转型时期也是一份不可忽视的“文学期刊”。本文正文部分拟分三章:第一章清末民初社会状况与《东方杂志》的产生,论述了杂志的产生和存在的社会背景及原因。分两节,第一节是杂志的兴起,从清末民初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杂志”概念入手,分析作为新式传媒手段的近代报刊迎来的两次发展高潮,社会经济技术、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读者作为接受者和消费者的影响,也促进了杂志兴起。第二节讲《东方杂志》的创刊,主要从商务印书馆的背景出发来介绍,讲了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历史及原因,创办宗旨,怎样催生了《东方杂志》的创刊,接下来是对《东方杂志》的简单介绍,最后谈该刊物的优点及成为商务出版物的一个免费广告空间的开创意义。第二章1904——1919《东方杂志》文学栏目概况,本章分为四节,前三节主要描述旧文学的坚持与新文学的兴起及两者冲突的文学特征,即新旧并存、文白互争的特点。第四节谈《东方杂志》在这时期反映出来的小说理论发展情况。第三章1920——1927《东方杂志》对外国文学的译介。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探讨了改革后的《东方杂志》对外国文学译介的特点及方式;第二节拟采用译介学理论分析《东方杂志》对以俄国文学为代表的具体作品的译介;第三节讲《东方杂志》对外国文学理论的译介问题。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加入了《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从此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图书版权引进逐年增加,品种丰富多样,为国内图书市场注入
本文分析了强激光在大气传输中产生的折射、吸收和散射等线性光学效应,以及热晕和大气击穿等非线性光学效应。同时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了一些主要波段激光的大气传输特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助产专业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国家卫计委以及业内人士在关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开始对助产专业实施改革
从分组分层教学策略的内涵、理论基础、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网络数字技术在著作权法历史上的地位与印刷技术同等重要。也就是说,与印刷技术相比,网络数字技术为作品复制和传播带来的进步性,如同与手工抄写相比,印刷技术带来的进步性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施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社会或社会群体需“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条件逐渐成熟,主要包括终端普及、移动电子支付与移动支付兴起、3G网络进一步普及与4G的起步、第三方支付牌照及民营银行等金融改革政策的支持与民众理
本文首次将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衡量企业在GVC中贸易利得和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国内附
基建工程设计变更是关系到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基建工程设计变更引起的原因和其对工程项目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
冷轧技术是获得金属极薄带的有效手段,通过轧制可以获得1μm~15μm金属极薄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极薄带的用途越来越广,例如在航天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等现代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