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缸径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具有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可使用劣质燃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船舶主机。针对国际海事组织第三阶段排放限制,满足TierⅢ排放法规对我国船用柴油机是一个严峻挑战。因此,从油和气两大方面优化燃烧过程,揭示柴油机缸内油气混合规律,最终实现高效清洁燃烧显得更为迫切,相关结果对我国新一代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的自主研发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基于CFD数值模拟软件搭建了某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三维仿真平台,探究了瞬态工况下扫气口结构(水平倾角)、燃烧室形状、EGR、米勒循环、喷油角度、分段喷射策略(预喷油量、预—主喷间隔、三次喷射)等技术对低速柴油机缸内油气混合、燃烧及排放过程的影响规律,并综合多因素深入探讨了满足TierⅢ排放标准的可行技术路线。
  研究发现随着扫气口水平倾角增大,扫气效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水平倾角α=13°时扫气效率达到最大(92.64%),扫气口水平倾角过大则会影响废气与新鲜充量的掺混,使得扫气性能变差;采用深坑型和凹坑型燃烧室结构,缸内涡流比显著高于浅ω型燃烧室,但采用凹坑型结构时混合气浓区集中在气缸壁面附近,深坑型燃烧室结构会出现混合气过浓区域,浅ω型燃烧室结构混合气分布较均匀。喷油角度直接决定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喷油角度过小会导致气缸中心油束重叠从而形成浓混合气区,缸内空气利用率降低,角度过大会导致喷雾油束和火焰撞壁,缸壁散热损失增加,而适中的喷油角度(20°)则有利于提升功率,降低油耗。研究发现高强度米勒循环会导致柴油机压力明显下降,缸内放热率峰值明显后移,燃烧放热持续期增加且后燃比例增大,采用M5时NOx生成量相比原机下降24.28%,ISFC增加3.66%;在此基础上耦合分段喷射技术后可以缩短燃烧持续期,燃烧重心更加接近上止点,提高了柴油机的动力性,但此技术路线无法使NOx排放满足TierⅢ排放法规。采用30%EGR可满足TierⅢ排放标准,但油耗会发生明显恶化,通过协同优化多次喷射与喷油角度(30%EGR+10%预喷量+Δt=15°+20°喷油角度可使NOx降低65.5%,油耗仅增加1.24%),是满足TierⅢ排放法规合理的技术路线;进一步采用三次喷射技术可改善油耗与NOx排放之间的折中关系(采用α=20°,m1=5%,t1=22°,m2=10%,t2=15°进一步降低0.41%)。
其他文献
挤压油膜阻尼器(SFD)因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航空发动机及工业透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改善传统SFD油膜的非线性特性并减小阻尼器的尺寸,俄罗斯技术人员将弹性环式支承结构设计在SFD油膜间隙的内部,提出了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作为一种新型的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的结构更为紧凑,且集调频和减振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关于ERSFD的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对ER
Rayleigh-Bénard对流(RBC)是经典的热对流模型,同时也被认为是研究湍流的几个最简单的模型之一。RBC湍流热对流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自然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形成粘弹性流体,可以使流动阻力大幅度减少,也就是粘弹性流体减阻效应。最近,聚合物对RBC系统换热的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研究结果既得到了聚合物可以增
工作马赫数范围Ma2~7的高超声速推进系统在未来长航时、可重复使用空天运输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这种宽范围、快速、远距离、可重复使用特性,导致其机载设备的用电需求更加巨大。因此,机载热动力发电系统对于宽范围工作的高超声速推进系统有着极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宽范围工作的高超声速推进系统机载热动力发电系统,开展了如下方面的工作:  开展了宽范围工作高超声速推进热动力发电方
飞行器推进技术一直经历着高速的技术变革和持续的技术创新,飞行器技术参数的提升也意味着热防护需求的提升。但以目前推进技术发展的趋势而言,冷却技术已经成为了未来飞行器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发汗冷却是一种能进一步提升飞行器热防护能力的冷却技术,本论文以发汗冷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针对带有冷却剂通道的发汗冷却形式,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平衡的零维模型,分析了冷却剂注入率、冷却剂通道流率及冷却
学位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CO2减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CO2封存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CO2排放的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2在向上迁移过程遇到难以穿透的盖层时,会出现大量CO2聚集而形成CO2池,与盐水保持长期稳定的接触面。随着CO2逐渐溶于盐水,在接触面上形成了密度更大的混合物,诱导对流的发生,从而显著加快CO2在盐水中的溶解速度。由于溶解诱导对流的驱动力
学位
在受限空间内,例如发动机燃烧室内,火焰撞壁现象经常发生而且该过程是不可避免的。火焰与壁面间的相互对燃油的蒸发混合,火焰的扩散有关键的影响,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过程及排放过程。目前随着发动机先进燃烧技术的不断发展,湿壁现象在发动机燃烧室同样不可壁免,相比于火焰与壁面相互作用,火焰与湿壁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是值得重视的。为了解火焰与干湿壁面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高速纹影法及自发光成像的方法对
学位
喷雾撞壁是GDI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造成GDI汽油机机油稀释的主要原因,因此GDI喷雾撞壁特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对喷雾撞壁宏观特性和二次液滴粒径粒速特性的研究,对不同壁面条件下撞壁过程中壁面燃油沉积特性的研究尚有不足。同时,现有喷雾撞壁模型通常由单液滴撞壁模型发展而来。然而在实际GDI喷雾撞壁过程中,喷雾内部液滴密集,喷雾撞壁过程中液滴间存在剧烈的相互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供热系统的规模也逐渐发展,一座城市中由不同热源建设发展而来的供热管网在城市的局部区域往往存在重叠交叉现象。为了平衡好快速增长的供热需求与高效经济供热,多热源联网运行方式应运而生。多热源联网供热是由两个及以上热源并入同一个热力网所组成的供热系统,以热电联产热源担负系统基本热负荷,承担城市冬季供热的基础负荷,调峰热源承担尖峰热负荷,在基础热源产热能力不能满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