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研究 ——以X县为例

来源 :广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重点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为了准备正式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的通知》的等一系列文件。但是,从地方精准扶贫实施进展上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扶贫政策的落实缺乏精准性、扶贫项目非法立项、扶贫资金滞留等,使精准扶贫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急需加强精准扶贫审计监督。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工作重点,从工作成果来看进展不错,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仍需对扶贫审计工作进行完善,从而使审计的监督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基于此研究背景下,本文通过搜查X县的精准扶贫审计资料,深入分析资料内容,指出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先对研究背景进行描述,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相关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现状,说明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及其实施情况。然后介绍了X县的基本情况及审计情况,基于研究分析,指出案例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工作的建议。最后总结整篇论文,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在保障精准扶贫政策顺利实施、规范管理扶贫项目、安全使用扶贫资金、揭露和反映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审计整改等方面,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有着重要的作用。(2)X县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审计介入时间较晚、审计内容有限、未能充分使用审计报告、整改关注度低等。为了让精准扶贫审计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从落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改进审计方法、健全审计报告运用机制、重视整改监督工作等方面加以完善。(3)为了对精准扶贫审计给予支持,国家应当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地规范精准扶贫审计流程,完善审计评价和结果公开的机制体制,加强审计整改工作。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保理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此愈发为市场所认可。但市场份额激增的同时,纠纷频发,其原因主要是保理合同制度规范的不完善。已有相关规范散见于各层级政府工作报告、司法性文件、部门规章等,其缺点在于层级低、试点文件区域限制;而行业适用广泛的规则惯例也未上升为法律表达。当前,正在编撰的《民法典》草案中已经将保理合同纳入典型合,但草案三内容仍不完善,缺漏和冗杂并存,同时与有关的应收账款物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已经对全球气候系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全球变暖、节能减排刻不容缓,也是每个社会公民、企业与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本篇翻译实践文本具有科技类文本一贯的鲜明特点,专业术语繁多,句法构成复杂,长难句较多,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找到相对应的翻译方法。译者从词汇与句子两大层面进行翻译的研究与分析。词汇翻译主要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员工的敬业度都被认为是促进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可以通过许多因素促使员工更多地投入工作。此篇论文的目的为期望在柬埔寨的金融部门工作-生活平衡和员工敬业度之间的积极关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与员工敬业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由主管支持、同事支持和支持性文化三个调节因子调节。理论框架包括溢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采用解释性研究设计,采用定量方法。在来自柬埔寨10家不同银行的2
农村公路不是普通的交通路网,而是具有缩少城乡发展差距,满足农民生活生产需要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整个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政府直视农村公路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加大力度注入财政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瞩目的成绩。但农村公路养护现状仍不乐观,“公路三分靠建设,七分靠养护”,养护质量低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也严重影响农民的出行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成为了三农发展的“瓶颈
信息时代,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企业对数据确权的诉求越发高涨,而法律对企业数据权益却未做出明确规定,为了保护企业对数据享有的权益有必要赋予企业以数据权。企业数据权的主体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数据符合权利客体确定性、独立性、可控性的特征,能够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企业对个人数据享有权利的前提是进行了匿名化处理,一方面企业为数据的收集付出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匿名化处理使个人数据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速,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大量农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于现代化城市建设。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部分地区在征地过程中采取货币折算补偿已难以满足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留用地安置作为对传统型货币补偿的有效补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创新的实践探索,并且逐渐成为了政府征用农民土地的主要约束条款。但是长期以来,因为法律不完善、政策落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