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共轭聚合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和一种新的Z-扫描理论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研究了PAn类和PPV类两类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制得PAn/NMP溶液和甲基取代PAn/NMP溶液;以氯仿为溶剂,制得2-甲氧基5-丁氧基取代PPV/氯仿溶液和2-甲氧基5-癸氧基取代PPV/氯仿溶液.实验方面,测量了所用样品的吸收光谱.采用Z-扫描法对样品进行了闭孔、开孔Z-扫描实验,但未测出开孔Z-扫描曲线,说明样品溶液的非线性吸收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根据闭孔Z-扫描曲线估算了样品的非线性折射率.对2-甲氧基5-丁氧基取代PPV/氯仿溶液进行了激光诱导自衍射实验,根据衍射环的个数估算出了样品的非线性常数;同时还对该样品进行了光限幅特性的研究,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由光热效应引起的自衍射是产生光限幅特性的主要机制.理论方面,以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线性介质对高斯光束的衍射模型,对高斯光束通过非线性介质后的传输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从一种新的角度解释了Z-扫描现象,是计算非线性折射率和双光子吸收系数的一种新方法.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对于不考虑双光子吸收的闭孔Z-扫描曲线,在小的非线性相移的情况下,其结论与经典的Z-扫描理论完全一致,同时还得到了常规Z-扫描理论无法得到的新的计算结果.对于考虑双光子吸收的闭孔Z-扫描曲线,其结果与经典的Z-扫描理论的结果也完全一致.而对于已给定的开孔Z-扫描曲线,用该理论计算出的双光子吸收系数是经典开孔Z-扫描理论计算值的1/3,其它结论与传统Z-扫描理论完全吻合.该理论的近似条件只要求薄样品和小非线性吸收,比传统理论具有更好的准确性.该理论推导出了考虑双光子吸收的闭孔和开孔Z-扫描曲线的统一公式,这是传统Z-扫描理论无法给出的.这种理论方法也是研究高斯光束通过非线性介质后传输特性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其他文献
碲化铋是V-VI族元素化合物半导体,因为其良好的热电效应而受到广泛关注,更因其三维拓扑绝缘体结构而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由于三维拓扑绝缘体的表面态中电子自旋-轨道耦
该文对偶氮苯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对偶氮苯聚合物材料光致光栅结构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以分子取向光栅结构为框架,提出了以分子相互作用
共轭聚合物具有许多优于无机材料的性质,在电子信息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些共轭聚合物呈现新奇的铁磁有序特性,目前以共轭聚合物、富勒烯、石墨烯基为代
本硕士论文分析了铝诱导多晶硅薄膜制备的发展历程,对铝诱导多晶硅薄膜的制备和表征进行了具体研究。通过改进工艺条件和制备参数(衬底材料,镀膜衬底材料温度、镀膜时间及B掺杂),
该文研究了GeSi双层量子点的耦合效应,从理论和实验上对用分子束外延(MBE)自组织方式生长的Si基Ge双层量子点的深能级瞬态谱(DLTS)、导纳谱(Admittance Spectroscopy)进行了
不确定关系指出:对于一个量子粒子的两个不对易可观测量,我们不可能同时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然而利用一种新的熵不确定关系(EUR)Sv(Q|A)+Sv(R|A)≥log21/c2+Sv(B|A)可以将这种
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方法,研究了由表面重构以及吸附原子团簇所引起的界面构形对分子器件输运性质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1、C60分子引起的Cu(111)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新型热电材料的探索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使得热电材料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作为一
从1986年发现第一种铜氧化物高温超志体开始掀起的研究热潮,至今已持续了近二十年了.这不仅由于高温超导体实现了18年前不可想象的超导转变温度,使超导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
ZnO 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3.37 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 meV,这使得 ZnO具有高效的,源于激子的紫外发射,并使得ZnO在短波长激光二极管、紫外探测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采用激光脉冲沉积,磁控溅射,金属有机气相沉积等技术来制备ZnO。从提高ZnO发光质量和调整ZnO性质的角度出发,本篇论文采用等离子体辅助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金属锌和ZnS:Mn薄膜,然后进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