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容量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ma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环境容量是迄今为止旅游研究中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研究和应用上的难点,既在于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解释,又在于如何真正应用于旅游规划和管理之中。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免遭退化和破坏;另一方面,旅游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客观上保证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强调安全性和舒适性。而目前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存在着泛化现象,本文正是基于此,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为实例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体系,并对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和其它相似旅游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有所裨益。   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在回顾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旅游环境容量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提出了论文写作的框架和方法。基础理论研究部分从不同角度阐释旅游环境容量和生态旅游,对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结构、特征和理论基础以及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论基础、原则和界定标准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研究部分主要探讨了旅游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和旅游环境容量现有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的对不同旅游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界定。应用研究部分则在理论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为实例,分析了其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一定的管理措施,以求对其它生态旅游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湿热地区,常常使用各种设备对住宅进行降温和主动通风,既消耗大量的能源,也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消耗大量资源建造住宅也与我国现有国情不符,尤其在我国湿热地区广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重要吸引人的外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的城市环境、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给城市发展和建设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各地“城中村”的特征、改造实践及其相关情况进行归纳与
城市越来越成为耗能的主体,交通能耗又是增长最快的部分,甚至正在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业内已取得共识的解决方案,根据我国的国情,许多城市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还
城镇密集区将是我国 21 世纪城镇化的重要地域表现形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密集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了聚集效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山地民居的数量众多,分布地域也极其广阔,其类型多样,形态万千,特色各异、内涵之博大精深,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它不仅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
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以功能湿地为核心的居住区淡水资源生态循环各环节,并对参与循环的各水量分析量化。  以此为基础,引入
千百年来,木材和粘十、石头等一直是最受青睐的建筑材料。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筑师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混凝土、钢材和合成材料,从而忽视了对木材的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
自建国初期到现今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住房制度也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变化,并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三个主要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
我国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居住建筑文化,在几千年自成体系的发展中,各地因气候人文方面的影响,又形成了璀璨多姿的地域民居文化。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在从传统民居到现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