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雍正、乾隆年间政治波谲云诡、文坛肃杀沉闷,在统治者血腥残酷的“文治”控制下,文人如同仗马寒蝉,生气微弱。而天津查氏家族水西庄内却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名士,在皇城脚下为文人构筑了平和安逸的文化桃源。他们殆无虚日的推襟送抱、飞斝擘笺成为灰暗文坛中一抹格外鲜亮的色彩。其中文学家族的参与奠定了水西庄雅集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间濡沫相依的雅集往来形成了水西庄文人群体和谐的文化生态;真契相谐的诗歌创作再现了盛世文人真实的文化心态;主人养士养心的大雅扶轮之德维系了盛世诗坛的心灵气脉。然而,至今为止水西庄文化一直少人问津,甚至有人将之视为吟风弄月、附庸风雅的谀富行径。故此,水西庄雅集文化值得我们去慎重审思和深入考究。本文以天津查氏家族水西庄文学活动最为繁盛的雍正一朝及乾隆前期的时段为研究对象,以文学生态学为研究方法,力求在具体时空中尽可能地还原文学活动的本来面目,以期探求水西庄雅集活动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意义。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家族文化入手探讨水西庄雅集活动兴盛的内在原因。天津查氏为文学家族,家族内部的文脉传承及文化氛围为水西庄雅集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其与海宁查氏同宗同脉,两者频密的交流往还推动了水西庄雅集活动的发展。同时,水西庄为天津查氏别业,以之为据点的雅集活动的兴衰与天津查氏家族的变迁相始终。第二章从主体构成、性质格调和活动成果三方面考述水西庄雅集活动,探讨水西庄雅集的基本特点和文化内涵。水西庄文人构成以浙江文人为主,各地文人零星分布,其中中下层文人占多数,且各阶层皆有囊括,并形成了以姻亲师友纽带为主,各类关系交错的网络结构。这一网络的形成以雅集文人的人格认同为心理基础,以“真”与“契”为情感特色,构成了水西庄雅集活动真契相谐、濡沫相依的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的雅集活动围绕怡情适性的目的表现出格调清雅、不求功利、内容丰富的特征。在这些活动中,文人创作了大量酬唱作品,成为雅集活动的重要成果,再现了雅集活动的原貌。第三章从酬唱主题和创作艺术两方面探讨水西庄雅集创作的特征。雅集是一种交际性的文学活动,诗歌互动交际的功能在活动中得到强化,酬唱主题也围绕文人交流互动的活动与心态展开,主要表现为闲雅之趣、才命之叹、离合之情三个方面。诗歌创作呈现出清幽疏淡的艺术风貌,是水西庄雅集文人互动过程中的共同选择,自然白描的手法、亲切直率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交际功能。第四章选择水西庄雅集中的代表性诗人进行个案研究。查为仁、查礼为水西庄主人,他们高尚的人文情怀、深厚的艺术修养、突出的文学成就在水西庄雅集中有着极强的凝聚力,推动着水西庄雅集活动的繁盛;汪沆为布衣寒士诗群的代表,其人格心态和诗文主张在水西庄雅集中极具代表性,并对雅集活动起着倡率作用;英廉作为仕宦文人中参与雅集最多者,其寻求心灵慰藉的雅集心理及与水西庄文人真情至性的雅集往来代表了仕宦文人参与雅集的心态及活动特征。第五章结合雍正、乾隆年间诗坛风貌探讨水西庄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与影响,主要突出其在特定时空朝野力量消长变化中对野逸诗人群体的收容养护,以及其沟通朝野双方交流的中介作用。另外,水西庄雅集的繁盛也推动了天津地域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