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全球经济的灾难性打击,让各国意识到各自为营的微观审慎监管思想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性风险,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迫在眉睫,各界把目光聚集到了缓解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和顺周期性问题上。《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和逆向监管机制为各国监管当局送来一味良药,促使银行关注自己的资本数量和质量,调整信贷结构,降低商业银行顺周期性效应,平稳周期波动,实现宏观审慎目标。我国从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全球经济的灾难性打击,让各国意识到各自为营的微观审慎监管思想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性风险,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迫在眉睫,各界把目光聚集到了缓解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和顺周期性问题上。《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和逆向监管机制为各国监管当局送来一味良药,促使银行关注自己的资本数量和质量,调整信贷结构,降低商业银行顺周期性效应,平稳周期波动,实现宏观审慎目标。我国从2012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开始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但由于尚未形成清晰的监管规则等原因,只停留在政策建议上并未真正实施。直到2020年《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逆周期资本计提时代。但是我国实施资本监管的经验尚浅,制定完善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关注商业银行体系咽喉要塞位置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把握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不仅是宏观审慎监管的必然要求,还可以逼迫商业银行在资本约束下审慎经营,进一步缓解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防范系统性风险突发,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成因,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性及其非对称性特点。然后介绍了巴塞尔协议提出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分析了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的作用和特点,希望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与环境,建立本土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使用HP滤波模型检验“信贷/GDP”模型显示计提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比例与我国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是否统一,以此确定该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信贷/GDP”指标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反馈基本合理,但单个指标具有局限性,本文建议选取其他相关指标进行优化补充。然后从容易反应经济基本面的众多宏观经济变量进行研究,使用2004年至2020年共68个季度数据构建ROC模型,计算AUC值,选取更适合中国国情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挂钩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单个指标中M2/GDP、外汇储备/GDP和PMI相对表现良好,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在0.6以上。组合指标中M2/GDP、外汇储备/GDP与信贷/GDP的组合AUC值均超过0.7,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些变量作为逆周期资本缓冲指标体系的补充指标。但是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是根据全银行系统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为基础,资本监管面较广,不能下达定向监管要求,缓释个别部门因信贷失衡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局部风险。对此2019年巴塞尔委员会正式提出了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旨在定向抑制特定部门信贷异常膨胀带来的周期性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建议本文选择房地产部门相关指标和个人消费贷款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部门中房景指数、房地产开发贷款趋势缺口、住房贷款余额趋势缺口的AUC值均大于0.5,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个人信贷部门中个人消费贷款趋势缺口的AUC值为0.680,可以考虑将其纳入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挂钩变量。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为我国完善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股票价格波动性不仅是市场主体在投资决策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重点考虑指标,还是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股票价格波动性的研究指标选取主要集中在企业特性上,鲜有涉及企业间社会网络关系,故本文选择从股东关联网络这一视角展开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研究。本文将沪深300及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基于时变空间权重矩阵的动态
国家经济腾飞的背后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崛起,更是一个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家庭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且投入市场的资金也随之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源泉”,让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具有多元性,因此有鉴于当代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本文仅以互联网使用与金融素养作为关键因子,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以Probit和Tobit
2018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速裁程序。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速裁程序实质上是独立于普通程序以及简易程序的第一审程序。综观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多数集中于对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时期的研究,对于《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速裁程序的实证研究较少。笔者以《刑事诉讼法》修改为契机,以刑事速裁程序试点地区D市的运行情况为研究样本,总结D市在《刑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疑难案件的释法说理,要求裁判文书逻辑有条理、语言规范、适当应用说理技巧增强说服力。由于疑难案件多样化的成因决定了案件具有复杂的特质,长期以来,法院采用司法三段论的手段开展裁判文书说理工作,但司法三段论的局限性削弱了疑难案件裁判文书的说理效果。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相比,法律语境下的语用论辩学理论更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层层递进的论证可以增强判决结果的说服力,符合现阶段对裁判
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在保证各自收入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我国的税收收入开始快速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指出我国经济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放缓势必会导致税源增长的变缓;与此同时,自2008年以来我国开始迈入减税降费的时代,税负的降低会进一步削减税收收入。在税收收入目标的压力下,我国开始频频出现违规预征、虚收空转、税收混库、违反优惠政策规定的竞争性引税、借款缴税等一系列不利
本文主要对保险人在核保环节中使用基因信息的行为正当性进行证成,并对该利用行为提出基本的制度设计构想。首先,本文在第一部分对相关基本概念及政策与实践环境进行明晰。在基本概念上,本文所探讨之“基因信息”为“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获取的、能够反映个体疾病倾向性或预测死亡风险的信息”。同时,鉴于基因信息对不同类别的商业性人身保险具有不同程度的利用价值,本文将拟重点探讨的商业人身保险限缩为人寿保险及长期健康保险;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近年来将影视作品作为材料进行教学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并将其带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去。外国学生们学习汉语不仅要学习语音、词汇、语法,中国文化的学习也很重要。中文影视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真实的场景、对白以及文化内涵,在精彩的剧情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汉语教学的效果。鉴于影视作品在汉语文化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于污染环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具有起诉主体资格的组织或检察机关等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228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解释规定面对同一环境侵害的行为,具有起诉主体资格的组织等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不影响权益受到损害的私主体提起相应的私益诉讼的权利,即面对同一环境侵害的行为引发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关系时,我国采取“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与发展,孟加拉国作为“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一环,与中国在友好邦交的历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当代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孔子学院(课堂)先后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设立,吸引着大量孟加拉国人参与到学习汉语的“热潮”中来,更有一批又一批孟加拉国学生走上去中国留学、中国汉语教师前往孟加拉国教授汉语的交流之道。在此时代背景下,对孔子学院的教师来说,如
创新作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日,“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并明确要求,要坚持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我国无论从宏观规划或是实际情况上来看,都需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我国政府不断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等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因此影响企业创新的因子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伴随着社会网络研究的开展,关系网络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