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研究发现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的主要并发症,发生在多达三分之二的SLE患者中,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94%。SLE患者中约16-42%和LN患者中37-53%可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合并ANCA的LN患者多表现为广泛的坏死性和寡免疫性肾小球炎症,临床结局较差。因此探讨中国人群中ANCA与LN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血清SLE活动性和肾脏结局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特征;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死亡或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至2018年共纳入283例肾穿刺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患者。ANCA阳性有36例患者,并将该组与其余247例ANCA阴性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死亡或肾脏替代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我们的回顾性研究中共招募283例患者,其中ANCA阳性组36例,ANCA阴性组247例。ANCA阳性组大多数患者具有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82%),11%具有抗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具有抗MPO和抗PR3抗体的患者占7%。(2)通过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阳性组患者活检时的抗MPO和抗PR3抗体滴度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患者(P<0.001,P=0.033)。通过ELISA方法检测,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之间的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相比,肾活检时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ANCA阳性组的男:女比例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1:4.6比1:35,P=0.021)。(4)在增生性狼疮性肾炎中,ANCA阳性组节段性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更为常见(P=0.011);肾小球硬化的百分比在ANCA阳性组明显低于ANCA阴性组(P=0.046);新月体类型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NCA阳性组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比例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0.001),而Ⅳ-S期的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分期(P=0.016)。(5)与ANCA阴性组的LN患者相比,ANCA阳性组的LN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抗dsDNA抗体滴度和血清肌酐水平(P<0.001,P=0.050),以及更低的血清血红蛋白浓度(P=0.033);两组蛋白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在治疗方法选择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对治疗的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12)。ANCA阴性组的患者缓解率明显高于ANCA阳性组(缓解率分别为74.9%对 69.4%,P<0.001)。(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4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疾病,ANCA阳性和慢性化积分(CI)是患者肾脏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8)肺部感染是LN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并且通常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ANCA阳性组肺部感染导致的死亡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0.013);主要是MPO相关的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主要是增生性狼疮,尤其是Ⅳ-G型。结论与ANCA阴性的LN患者相比,ANCA阳性的LN患者疾病活动性更强,基础肾功能更差,临床预后不良。我们观察到ANCA阳性是患者肾脏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