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慢性传输型便秘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研究,根据其研究结果评价此次研究的有效性,从而找到优化治疗方案治疗本病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后120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4组,其分组分别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130例、对照组227例、对照组332例。治疗组为中药通腑润肠汤高位保留灌肠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对照组1为中药通腑润肠汤高位保留灌肠;对照组2为结肠水疗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对照组3为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时间为2个疗程,14天为一个疗程,休息7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通过分析有效性、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安全性等方面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四个组患者治疗后1月随访,其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3.5%、对照组183.3%、对照组270.4%、对照组362.5%。治疗前四组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月四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粪便性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比较,其P值分别为0.005、0.000、0.000,均<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便次d/次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比较,其P值分别为0.001、0.015、0.005,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比较,其P值分别为0.012、0.027、0.012,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便时间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比较,其P值分别为0.000、0.003、0.000,均<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四组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比较,其P值分别为0.044、0.005、0.002,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四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比较,其P值分别为0.015、0.000、0.000,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与对照组2、对照组3比较,其P值分别为0.025、0.002,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结肠水疗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四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大便硬、便次少、排便费力、排便时间长等症状,治疗STC均有较好疗效。但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改善便秘症状及总疗效优于其他三种治疗方法。(2)单独使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疗效优于结肠水疗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3)优化治疗方案对慢性传输型便秘临床治疗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