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酮洛芬自乳化系统是以酮洛芬为主药,以油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为辅料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酮洛芬(KP)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痛风和其它急性疼痛等。KP的口服制剂大多存在溶出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本文以自乳化系统为载体,将其制成胶囊,可提高KP的溶出,促进其吸收,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研究结果表明:25℃时KP在油酸乙酯和Labrafac CC两种油中的平衡溶解度较其它油大,分别为23.19±2.58和29.46±2.91mg·ml-1;KP在正辛醇/0.1mol·L-1HCI、正辛醇/水和正辛醇/pH6.8 PBS体系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的对数值分别为2.94、2.43和0.96,亲脂性较好;同时建立了两种体外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含有油和表面活性剂等辅料时KP的含量测定。 选用油酸乙酯和Labrafac CC为油相,根据油所需HLB值、油与表面活性剂的配伍试验以及助溶剂增溶表面活性剂的能力等,初步确定了两个最佳体系,分别是油相油酸乙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助溶剂Transcutol和油相Labrafac CC、混合表面活性剂T70S30(70%Tween80,30%Span80)、助溶剂Transcutol。绘制上述两体系的假三元相图,考察中发现药物的加入使得两体系的自乳化区面积分别减小50%和15.8%,最大乳化油的量分别为体系总量的40%和55%(w)。研究处方中各组成的含量对自乳化系统乳化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温度、乳化溶液的流动形态、pH和体积对自乳化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KP自乳化系统的最优处方。 用总体液平衡反向透析法对KP自乳化胶囊的体外释药过程进行了初步考察,其溶出曲线最符合Hixson-Crowell方程。 对空白自乳化系统和KP自乳化系统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两者的粘度分别是5.57×10-2和6.49×10-2Pa·s,自乳化后所得乳剂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8.47×10-3和34.75×10-3N·m-1,表明药物使得自乳化系统的粘度稍有增加,但乳化后所得乳剂的表面张力降低;两者的动电电位均为0mV,表明白乳化系统乳化后所得乳剂的稳定机制并非微粒粒子带电;两者乳滴粒径分布均较窄,KP自乳化系统的粒径要小于空白系统,且乳剂粒径随载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