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定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定心颗粒预防和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定心颗粒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定心颗粒组予定心颗粒治疗,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3周后和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复律情况、心室率控制情况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前,定心颗粒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心颗粒组和对照组均可降低PAF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且定心颗粒降低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1周后、2周后、3周后、4周后,定心颗粒组内未复律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复律患者的hs-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定心颗粒组房颤疗效总有效率76.67%与对照组80.00%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定心颗粒组与对照组的24小时平均心室率、房颤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后定心颗粒各项中医单项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定心颗粒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是53.33%,定心颗粒组中医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定心颗粒可降低PAF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2.定心颗粒可治疗PAF,降低PAF患者心室率,降低PAF发作持续的时间,改善PAF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3.定心颗粒治疗PAF的机制可能为降低PAF者的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防止心电重构和心房结构重塑,从而降低PAF的反复发作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