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森林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效益与保护为主题,以森林与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林学、森林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研究了现代林业生存、发展、效益、保护四大主题,并对各国围绕现代林业的实践活动予以阐述,强调森林发展的生存与发展、效益与保护的生态观和可持性发展观。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其次,较为全面地综述了现代林业理论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点。第二章现代林业的内涵外延及其理论形成:本章阐述了现代林业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现代林业理论形成的条件基于森林对于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性,产生于人类生存于森林、发展于森林、思考于森林进而保护森林的过程。这种过程以人类认识自然、思考自然,反思人类为代价。第三章现代林业理论的生存论:现代林业生存理论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是立足于生态学思想财富,从整体出发观察森林,视其为永续的、多种多样的、生气勃勃的生态系统;现代林业生存理论的生态理论是在不同等级生态水平上巧妙、综合地应用生态知识,以产生期望的资源价值、产品、服务和状况,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产力。第四章现代林业理论体系的发展论:现代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基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经典理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第五章现代林业理论体系的保护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森林具有准公共物品性,公共物品性的一个根本特性是成本的外部性,这种特性导致市场失灵,也就是讲市场机制对于森林资源的分配存在失灵,森林资源保护就需要政府行使行政和法律的权利进行保护第六章现代林业理论体系的效益论:现代林业的效益理论体系由概念、价值论属性、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益的经济计量理论理论体系组成。现代林业效益论的主旨定义是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代林业效益的经济计量理论由经济效益计量理论、社会效益测算理论、生态效益测算理论组成。 <WP=6>第七章现代林业理论体系思辨:现代经济学的问题在于把经济现实从整个生态系统中分离出来,用狭隘的经济变量如GDP、利润等描述经济现象。在有限的环境中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新的经济模式应该是生态“资本”观,肯定自然的价值,把“外在性环境变量内在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消费,控制人口增长。在生态学时代,人类建立了生态世界观,科学走向“生态化”。人类传统经济也要在当代理论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范式下重新建构,产生新的效益与保护理论。第八章:现代林业理论的实践:从世界林业实践,发达国家林业实践,发展中国家林业实践和我国林业发展实践上,论述了现代林业理论体系在人类林业发展史上的实践活动。重点阐述了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六大工程。本文创新点为:1、把林业的概念从单一的、部门的引向多功能的、生态的、可持续性的完整概念。2、在生存理论上,通过森林与人类生态、经济、哲学意识的演变与思考,揭示了经营森林的近自然理论和生态理论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和作用机理,实现了生态学思想和经济学理论以及资源环境学理论有效结合。3、在现代林业发展观中,既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也强调跨越式发展。4、从理论上和计量方式上建立一整套现代林业效益理论和可测量体系,奠定了现代林业效益理论的分析框架。5、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充分论证森林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政府保护的必要性,强调政府行政、法律和技术保护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