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00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说新语》体现着叙事艺术从史传向小说的过渡。前有儒家及史传文学所倡导的写实艺术,后有唐宋传奇的始有意为小说,《世说新语》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所处的叙事地位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地位。此书在叙事文字、角度、思维、方法、技巧、谋略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带有明显的中国叙事风格。近年来对《世说新语》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对于文本的叙事艺术研究较为薄弱。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放在对书的训诂、考证及社会、心理、审美文化等方面,对其叙事艺术及价值少有探究,本论文研究《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力图将此书放在中国叙述学发展的轨道上,将它的叙事艺术做一梳理和深层挖掘,揭示《世说新语》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对前代的继承及发展,在发展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和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世说新语》叙事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该部分着重从纵向方面论述叙事艺术的起源问题,先秦诸子百家关于文学叙事的理论与实践,史传文学对《世说新语》叙事创作的重大影响,魏晋时期社会环境对《世说新语》叙事创作的间接影响及《世说新语》的创作对前代叙事理论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第二部分,叙事主体之说明。本部分对叙事主体的介入做一说明。叙述主体往往就要通过多种形式来介入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寓意通过叙述体现出来。叙事主体可以通过人物来介入叙事,也可以通过叙事倾向、论断等种种方式介入叙事,或明或暗,在“撰成绝世奇文”立言以获得不朽的同时,也起到了抒发情志的作用。而与叙事主体相关的是书的名称,也体现着叙事主体的介入。第三部分,《世说新语》的叙事谋略。该部分对《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做历史性与文本性的分析。从叙事倾向、视角转换、写人手法、意向的运用、时空的处理五方面分析该书的叙事之法。在叙事倾向上指出《世说新语》由实用向近娱乐的目的转变;视角运用方面的聚焦日常生活,避实就虚,运用视角流动体现人物心理个性的叙事方法;写人艺术上注意到了人物的同中有异,及美恶并写的手法;叙事讲究意向的选择与使用,创造出了意味深长的文化意蕴;对时空的淡化处理,增大了叙事的内涵,展现了生命的永恒与瞬间。通过对文本叙事的综合分析,见证《世说新语》在魏晋南北朝叙事史发展演化中的所形成的特征。第四部分,《世说新语》的叙事意境建构。晋宋之际伴随着山水诗、山水画而出现了小说中创造玄远空明意境的倾向,这与同时代的玄谈之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部分论述作者具体运用语言的形式、白描等写意手法创造这一意境。这也是文人小说的典型特征,注重审美效果。第五部分,论述此书对后世叙事艺术的深远影响。从叙事观点的转变与拓展,叙事思维的影响、语言及题材对后世叙事文学创作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世说新语》在叙事文学上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农村地区PLWHA(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掌握该地区PLWHA心理关怀需求和工作现状,设计有效的心理关怀人员培训模
痛性眼肌麻痹主要表现为头痛和颅神经麻痹,高维滨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采取透刺为主的针刺方法治疗该病,疗效较好。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陆路及水路运输得到迅猛发展,跨江桥梁建设越来越多,而河中船舶流量也越来越大,导致船舶碰撞桥梁的事故时有发生,轻者桥梁受损,重者桥梁倒塌,因此船撞是一
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
当前思想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隐性教育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显性教育的作用更为显著。文章在阐述高中生的思想特点,隐性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为研究作物群体结构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观测了日光温室内黄瓜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结构参数和群体内太阳总辐射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发现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密度、叶倾角、叶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其有关的法律问题纷繁复杂、法律纠纷层出不穷,通过何种方式解决这些纠纷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众多的纠纷解决机制中,
刑事侦查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拥有侦查权的机关为了查明案件、收集证据、揭露证实犯罪和揭发犯罪人,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总和。侦查权以国家强制力
本研究主要在探讨青少女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中,广告媒介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探讨广告文本中的“美貌”元素,论述其内容如何呈现和性别有关的价值与意识形态,通过广告这个社
一般认为,花鸟画的独立成科是在唐代。然而由于实物材料的缺乏和传世作品年代存疑,原有绘画史研究方法难以施展,导致唐代花鸟画研究进展缓慢。大量的考古发现带来了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