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凝集素激酶TaLecRK-Ⅳ.1基因的作用和由纹枯病诱导的小麦基因发展的分子标记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eonk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纹枯病主要由土传真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小麦茎基部引起。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在中国更为严重。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培育和种植抗性小麦品种是防治小麦纹枯病最环保、高效的方法。小麦纹枯病抗性遗传机制研究有助于解析小麦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中,我们从抗纹枯病的小麦材料CI12633中鉴定了一个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基因,命名为TaLecRK-Ⅳ.1。与感纹枯病小麦温麦6号相比,在CI12633中该基因的表达受纹枯病侵染诱导。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含有676个氨基酸残基的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沉默CI12633的TaLecRK-Ⅳ.1后,小麦植株表现矮化的表型,表明该基因可能是小麦矮化的负调控因子。进一步在含有矮化基因Rht-D1b(formerly Rht2)的小麦中分析了该基因的转录,结果表面TaLecRK-Ⅳ.1在矮化小麦中的表达量很低。另外,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激素---赤霉素和生长素诱导TaLecRK-Ⅳ.1的转录,而脱落酸和水杨酸对该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以上研究结果暗示TaLecRK-Ⅳ.1参与了小麦发育过程。另外,沉默TaLecRK-Ⅳ.1的小麦植株对纹枯病侵染的抗性反应没有变化,暗示该基因在小麦抗纹枯病反应中并没有主要作用。一个包括11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其亲本山红麦(抗纹枯病亲本)和温麦6号(感病亲本)在大田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抗性表型分析发现,株系的病情指数是持续变化的,表明山红麦对纹枯病的抗性反应是数量遗传的。在microarray中鉴定的纹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基础上,基于这些基因的序列,开发得到8个分子标记,并在RIL群体中鉴定了每个单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其中,三个分子标记(RGA-left,RGA-right and F3F-TC371509R)与纹枯病抗性位点连锁。然而,在该群体中,所有的QTL的LOD值都没有达到显著,没有检测到任何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以上结果主要是由于山红麦/温麦6的RILS纹枯病病级鉴定不准确,另外,山红麦/温麦6的抗性是由微效QTL所控制。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分子标记所基于的基因不是山红麦抗病反应的重要基因。在以后的研究中,提高纹枯病鉴定准确性,利用更大的RIL群体,或者更多的分子标记,有助于小麦纹枯病抗性遗传机制的解析,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率,加快抗病改良育种进程。
其他文献
植绥螨科捕食螨是世界天敌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类群,在小型吸汁性有害生物如叶螨、蓟马、粉虱等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除了作为天敌外,植绥螨科捕食螨的一些生物学习性等也受到关注。但是由于植绥螨自身的特征限制了很多试验的开展。目前关于植绥螨内部的生殖结构以及交配过程中精子转移的结构都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国际上应用最广、生物学研究相对较多的品种智利小植绥螨为研究对象,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细
随着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大面积使用,农田杂草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是苋 一年生阔叶杂草,在我国分布广泛,严重危害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生产。咪唑乙烟酸属于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synthase,ALS)抑制剂,可有效防除大豆田的反枝苋。但由于长期、重复使用咪唑乙烟酸,黑龙江省地区部分反枝苋种群在田间剂量下已无法有效防除。本研究以
本研究评估了辣木作为一种新型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以及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五个方面对辣木进行了评估。试验一研究了辣木常规营养成分评价,测定了辣木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由试验结果可得:辣木三个部位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为辣木叶,高达253 g kg-1DM,其次为辣木枝和辣木茎,二者CP含量均低于100 gk-1DM。辣木茎的NDF和ADF含量最高,分别为820%g kg-1DM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是近年来数字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条件下,企业之间通过创新合作、深化业务关联、产业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等途径,两业耦合共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路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体制和环境上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相长、协同融合和融合程度的深化,产业融合也由此成为提高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
期刊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居住生活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对建筑智能化也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同时也间接衍生出了智能建筑这一话题。建筑的智能化跟随着建筑技术、电气科技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技术发生了飞跃性地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智能"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详细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本课题从场景、平台、流量、数据、需求等入手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用新的方法与途径获取客户,将流量转变为客户量。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新兴技术与业务融合应用,将智能科技融入到银行的方方面面,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赋能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用科技改变金融,让金融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以气候变暖和氮素沉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正在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环境的变化可能改变植物的种间竞争,从而影响外来种入侵新栖息地的过程和结果。植物入侵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给外来物种的进入和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研究植物入侵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关系,对于科学治理和可持续控制入侵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雕塑自诞生以来,功能性为其重要特征。功能性又以使用性、纪念性、装饰性等为主要形式。早期的雕塑往往与宗教崇拜相关,或是原始人出于对未知自然的敬畏而塑像,以寄托某种希望,如维伦多夫的维纳斯,便是早期人类对女性生殖能力的推崇而塑造的形象;或作为宗教祭祀的器物,在祭祀过程中使用,如三星堆出土的各类雕塑面具及人像。这一时期雕塑的功能性以使用为主,即制作雕塑的目的,主要是在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以祭祀。此后,
期刊
建筑物智能化是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高科技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智能电脑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营造了更为舒适的环境,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建筑的高效化进行提供了技术职称,满足了人们当下对于建筑物功能和舒适度方面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在智能建筑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给智能建筑物带来了动力方面的支撑。从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
为减少虾夷扇贝带水运输成本和风味损失,探讨"无水运输—湿藏销售"的可行性,以糖原、磷酸精氨酸、腺苷三磷酸(ATP)关联物以及核苷酸能荷分析扇贝活力的变化,以味觉活性化合物含量,味觉活度值及感官的方法评价流通过程中的呈味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水运输24 h后,糖原含量、磷酸精氨酸含量、核苷酸能荷分别由初始的49.86 mg/g、8.65μmol/g、90.67%显著降至37.68 mg/g、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