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定量评价铁路隧道工矽肺危险度;(2)寻求有效、准确和简单实用的针对流动的隧道工矽肺危险度定量评价模型.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为铁道部某3个工程局的共2851名隧道工(含矽肺病人226人),分别对其在1963~1998年间共35年的接尘史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调集相应的施工隧道粉尘监测资料,分别计算每个工人的累积接尘量(CTE),以此为接尘剂量指标,应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非参数法,估算矽肺患病率与累积接尘量的关系,并进一步作样条函数拟合,建立样条函数矽肺危险度评价模型;(2)分别应用生存分析中的Weibull分布和Loglogistic分布等参数统计方法建立矽肺危险度评价模型;(3)应用现场实际的矽肺患病率分别对上述建立的三种危险度评价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以寻求针对流动的隧道工矽肺危险度的定量评价模型.研究结果:(1)由Kaplan-Meier法估算矽肺患病率与累积接尘量的关系,并作样条函数拟合,建立样条函数矽肺危险度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可估算任意CTE时的矽肺累积患病率,由样条函数危险度评价模型估算的累积患病率与现场实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由样条函数危险度评价模型估算出,隧道工矽肺发病的CTE阈值为35.12mg·a/m<3>(毫克·年/米<3>),即当工人的CTE小于此值时,不会罹患矽肺;若按30年工龄计算,则建议现场粉尘的阈限值为35.12/30≈1.170 mg/m<3>;(3)在建立样条函数矽肺危险度评价模型的同时,分别建立Weibull分布和Loglogistic分布危险度评价模型,由三模型估算的累积患病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由Weibull分布和Loglogistic分布危险度评价模型估算的累积患病率与现场实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累积接尘量与矽肺累积患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这种关系呈非线性,建立的样条函数矽肺危险度评价模型可估算隧道工任意累积接尘量时的矽肺累积患病率;(2)建立的样条函数矽肺危险度评价模型能很好的适宜于流动的隧道工人群,且具有可靠性好、准确度高和现场应用简单等优点;而生存分析中的Weibull分布和Loglogistic分布等参数统计方法建立的危险度评价模型不宜用于流动的隧道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