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颢的仁学自然观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学自然观是由中国哲学之根“天人合一”思想衍生出来的。儒家诠释“天人合一”的首要内涵是承认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映射、不可分割的和谐统一体。宋代程颢将“天人合一”演变成“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仁学自然观,他将自然、人与万物统—于仁德,强调真正的人是具有“仁德”并能够将“仁德”外推至万物的人。本篇论文首先从仁学自然观的理论渊源入手,对程颢的生平及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考察;进而阐述了程颢仁学自然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以生为道”、“诚敬养仁、仁体万物”三个部分,概括了程颢自然观的仁学特征,解释了“一体”的概念、仁者何以与物同体以及仁者实现与物同体的途径;最后重点阐述了程颢的仁学自然观对当代生态伦理研究的启示,拓展了生态伦理研究的美德维度,最终得出人与自然一体的真正含义,并为“自然即人,人即自然”这一命题寻求到了理论支撑,使其更具合理性、可行性。文章认为,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是在对立统一的哲学基础上成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以此种价值观为指导将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新形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生态保护也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诉求。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