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将临床健康、平均泌乳146d、产奶量17.49kg/头.d的74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随机配对分为2组,集中饲养于同一栋棚舍式拴系牛舍中,按照前后交叉试验设计,每期预饲期7d,正式试验期21d,前后期间设置15d的间歇期。全期牛舍内平均温度为31.07℃(24.71℃~34.96℃),温湿度综合指数(THI)平均为82.61(76.77~87.28)。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1%奶牛热应激缓解剂。 结果表明:1.试验组体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呼吸和脉搏也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DMI较对照组提高6.4%(P<0.05);4%FCM奶量较对照组提高5.41%(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物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血液NOS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i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NO浓度二组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组血液T-AOC、SOD及GSH-PX活性和MDA、白蛋白及总蛋白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热应激缓解剂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一方面提高热应激期奶牛血液cNOS活性,随之激活CaM产生短时效适量的NO,使外周血管舒张,机体通过血流将体内的热量运至皮肤进行蒸发散热;另一方面减弱奶牛的甲状腺活动,降低代谢率,减少产热量。 同时,试验还表明:1.随着试验期的延续,第二期试验牛只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物含量较第一期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呼吸和脉搏极显著降低(P<0.01);2.第二期试验牛只血液NO浓度较第一期极显著降低(P<0.01),i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3.第二期试验牛只血液T-AOC活性较第一期显著提高(p<0.05),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习服期后,奶牛的生产性能及生理机能均有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