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nihao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同时对既有建筑物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因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经济可行、适用性强等优点,已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强夯加固机理非常复杂,对于非饱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加固机理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努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浸水-强夯现场试验、数值计算等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加固机理、强夯过程变形特性、动力特性及强夯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分析了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机理,即加固过程土体变形主要由于颗粒的相对位移,土中的气相被挤出所产生。建立了基于非完全弹性碰撞原理的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振动模型,并建立了锤体动力平衡方程式。通过对锤体动力平衡方程式的求解得出锤击过程中锤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公式,可求解出其最大位移、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以及其对应的时间。(2)基于浸水-强夯现场试验原理设计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试验方案。通过对现场浸水区和非浸水区的强夯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非浸水区域,夯击过程中能量衰减较快,传递深度较小,有效加固深度仅4m左右。浸水作用后,强夯作用的有效加固深度7m左右,湿陷性消除效果明显。浸水作用导致强夯前土体更加密实,强夯沉降较小,能量向下传递的较多,且夯击能主要消耗在土体的竖向压缩变形上,但也有一部分能量随着瑞雷波水平传播,导致周边土体的侧向挤出。两试验区域15次夯坑半径分别为2.7m和2.3m,土体在浸水处理后强夯对其冲剪破坏作用更加明显。三个试点承载力分别为240kPa、80kPa、160kPa,因1#试点含水量较低,强夯作用夯实效果明显,因此承载力较高,2#、3#试点位于浸水区域,土体本身的含水量较高,将近饱和状态,此时强夯作用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3)利用ABAQUS计算软件,采用Mohr-Coulomb模型、刚体冲击荷载、一阶4节点单元、无反射边界条件及ALE自适应技术对强夯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夯坑周边最大隆起量在距离中轴线3m处,也即是计算夯坑半径大概2.5~3m。随着夯击能的增长,夯坑深度与隆起量均呈线性增长。当土体弹模大于10MPa时,夯沉量与弹性模量近似线性关系。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塑性变形区域逐渐扩大,超过7次时趋于稳定,塑性变形区近似苹果形分布。(4)竖向应力峰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垂直速度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衰减,振动持续至0.55s,振动速度沿着地表向外传播,速度峰值对应的时间随着与锤下轴线距离增加而推移,且峰值速度不断减小。竖向应力峰值随夯击能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加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以一定角度向下传播,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加速度向下扩散的角度有所增大,大约在40~45°,在施工过程可以根据能量向下传递的角度合理选择夯间距,确保夯间土体加固效果良好。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脚步加快,城市需水总量不断增长,部分城市供水格局和当地水资源不相匹配,供需矛盾逐渐显现,未来将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随着我国公路和铁路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发展。为保证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成桥线型与设计很好的吻合,以及结构在施工过程
本文以青岛海湾大桥红岛通航孔桥为研究背景,结合我国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建设实践,通过有限元分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钢箱梁斜拉桥的受力性能。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了有限
从已建桥梁在历次地震中破坏的共同特点可以看出:现代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中,因钢筋混凝土桥墩破坏导致桥梁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已成为桥梁震害的主要特点。桥梁震害将会带来巨
本文总结了强度折减系数法在抗滑桩支护边坡中的应用。对抗滑桩支护边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设计计算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描述了强度折减方法的发展过程,简
公路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泥石流严重影响着公路的正常运行和行车安全。我国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泥石流分布较广泛和灾情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公路作为一种线状构造物,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各类地貌单元,涉及各种复杂的地质和地形条件,遭受着各种灾害的威胁。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我国西部公路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活动频繁、灾害严重的局面。近几十年来,泥石流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
作为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抗滑桩在边坡加固工程、滑坡地质灾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h形抗滑桩整体刚度大,适宜于下滑力较大边坡工程的治理。然而,关于其工作机理、桩-土相互作
学位
废弃混凝土破碎而成的再生骨料具有强度低、孔隙率大、吸水强等特点,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降低。本文在再生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配制成钢纤维再生
随着红粘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对红粘土深基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红粘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红粘土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跟不上工程实践的需要,目前对红粘土本构关系、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