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关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关系,有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才能正常运行和壮大。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高,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改革,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并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予以完善。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仅仅依赖市场机制已难以一一解决,迫切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发挥自身职能,对劳动关系有效介入并予以调整。尽管近年来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上,政府职能尚未充分发挥,需要政府及其部门的不断努力,促进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良好的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缓解劳动关系各方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正当权益,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概念和劳动关系主要内涵的基本界定,诠释我国国有企业的涵义,并简单介绍劳动关系相关理论。其次,为揭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介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劳动关系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相关机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化的同时,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一些问题。再次,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改革的案例,探讨政府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中应当发挥的职能,以及当前政府调整国企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后劳动关系调整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阐述和借鉴德国、日本的劳资关系调整模式,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中职能的建议,以通过政府的调控和干预来缓解和处理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矛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