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多巴胺改性混凝剂与光辐射协同去除水体中双氯芬酸钠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聚多巴胺改性分别制备了阴离子嵌段聚丙烯酰胺-聚多巴胺-Fe3O4磁混凝剂、壳聚糖-聚多巴胺-装载高锰酸钾中空介孔二氧化硅混凝剂、钛基装载高锰酸钾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参杂壳聚糖-聚多巴胺混凝剂和具有光催化特性的Ti O2-聚多巴胺-壳聚糖混凝剂。前三种混凝剂与紫外光照联用,后一种与可见光照联用实现典型PPCPs-双氯酚酸钠(简称:DCFS)的混凝与降解;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采用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模板(简称:PDAC),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简称:AMPS)为阴离子单体,通过紫外光引发与丙烯酰胺(简称:AM)发生共聚反应,合成具有阴离子嵌段结构聚丙烯酰胺,然后用聚多巴胺对其修饰并接枝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命名为TAPAM-PDA-Fe3O4。同时以PDAC/AMPS、AMPS/AM、AM/DA、DA/Fe3O4摩尔比、辐照时间t和溶液初始p H值为自变量,混凝剂粘均分子量为因变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合成方法进行优化。低浓度DCFS模拟废水混凝实验表明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苯环堆叠效应占主导地位,酸性条件下电荷中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可以很好描述混凝过程;通过外加磁场实现混凝剂与水体快速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混凝剂浸入少量稀硫酸溶液中解吸,实现DCFS浓缩;在酸性条件下,Fe3O4纳米颗粒与H+反应生成Fe2+;同时加入适量H2O2后并与紫外光照联用组成紫外光-Fenton系统实现对DCFS的降解;降解实验表明,经过TAPAM-PDA-Fe3O4对DCFS的混凝处理,通过紫外光照与H2O2相结合可有效降解低浓度DCFS,其降解效率最大值为98.1%。TAPAM-PDA-Fe3O4重复利用实验表明其在三次连续循环混凝过程中,DCFS的混凝和降解效率均保持在90.0%以上。为进一步实现DCFS的混凝-降解一体化并提高混凝剂的回用次数,采用聚多巴胺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和Schiff碱反应改性壳聚糖,提高其对DCFS的混凝效率;并将其包裹在装载高锰酸钾(简称:PM)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英文名: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简称:HMSN)表面,命名为P-HMSN@PM;多巴胺改性壳聚糖作为混凝剂的同时作为控释PM的“开关”使其在偏酸环境下释放与紫外光照联用实现DCFS的混凝-降解一体化。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BET等温线模型对在不同温度下P-HMSN@PM的混凝效率进行热力学研究,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Weber-Morris动力学模型在不同DCFS初始浓度下进行动力学研究。BET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对DCFS混凝过程很好拟合;其结果与XPS分析相结合,证实DCFS的混凝过程是化学作用与物理作用协同效应的结果,包括氢键作用和苯环堆叠作用。DCFS在p H 4.0-9.0范围内可实现高效混凝。采用Korsmayer-Peppas模型对PM释放动力学机理进行了半定量的研究,表明PM的释放是case-II转运和Fickian扩散协同作用的结果。此外,采用电子顺磁共振谱仪(英文名称: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EPR)对生成的·OH自由基进行检测,并计算其在p H 4.0条件下平均量子产率为0.54463 mol·E-1;此外,Mn(V)在·OH自由基生成过程和DCFS降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降解中间产物,研究DCFS的降解机理并提出最概然降解途径。考虑P-HMSN@PM潜在的经济效益,对其重复利用次数和混凝效率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凝剂可重复加载PM 10个周期,每次加载后的混凝剂可高效连续循环混凝-降解DCFS 6个周期,降解效率保持在90.0%以上。以实现DCFS原位混凝-降解一体化为前提,进一步提高混凝剂与水体分离效率,将装载PM的HMSN掺杂聚多巴胺改性的壳聚糖混凝剂并包覆在钛片表面,命名为CS-PDA/HMSN@PM/Ti;与紫外光照联用同时原位混凝-降解DCFS。采用胶体滴定法测定聚多巴胺改性壳聚糖过程转化率和聚合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的初始浓度为0.536 m M,壳聚糖和多巴胺的摩尔比为1.50时,转化率和聚合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мкин等温线模型对在不同温度下CS-PDA/HMSN@PM/Ti混凝效率进行热力学拟合,在303.15 K时Langmuir模型和T(?)мкин模型均较好地描述了DCFS混凝过程,证实DCFS的单层不饱和混凝状态。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Weber-Morris动力学模型在不同DCFS初始浓度下进行拟合,与Weber-Morris模型相比,混凝过程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证实DCFS的混凝过程是化学作用与物理作用协同效应的结果,包括氢键作用和苯环堆叠作用。此外,采用EPR对生成的·OH自由基进行检测,其平均量子产率在p H 4.0条件下为0.0421 mol·E-1。此外,Mn(V)在·OH自由基生成过程和DCFS降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降解中间产物,研究DCFS的降解机理并提出最概然降解途径。最后,对CS-PDA/HMSN@PM/Ti回用次数和效率进行研究,该混凝剂可不经清洗高效连续循环同时混凝和降解DCFS 10个周期并且其降解效率保持在90.0%以上。为进一步使DCFS的混凝-降解一体化过程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采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修饰Ti O2纳米颗粒,然后在其表面接枝聚多巴胺改性壳聚糖,合成具有可见光催化特性的新型混凝剂,命名为Ti O2-APS-PDA-CS;同时对其亲水性随温度变化进行研究,当温度从313.15 K降至293.15 K时,聚多巴胺改性壳聚糖溶胀伸展,Ti O2纳米粒子光催化活性被激活。因此聚多巴胺改性壳聚糖作为混凝剂的同时可以作为“开关”,通过改变温度改变其亲/疏水性,实现对Ti O2纳米颗粒的屏蔽与去屏蔽效应,进而控制光催化速率,在可见光照下同时实现DCFS的混凝与降解。采用Langmuir、BET和T(?)мкин等温线模型对在不同温度下Ti O2-APS-PDA-CS的混凝效率进行拟合,实验结果符合BET模型,表明DCFS通过苯环堆叠效应形成多层结构。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在不同DCFS初始浓度下对混凝过程拟合,结果表明其同时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物理和化学的协同作用。此外,在可见光照且酸性条件下采用EPR检测生成的活性自由基为·O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降解中间产物并提出最概然降解途径。Ti O2-APS-PDA-CS回用实验表明其在p H 5.0条件下,DCFS的混凝-降解效率在20个周期内均保持在90.0%以上。
其他文献
接地系统是保证电气设备稳定、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防护设施,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接地装置冲击暂态特性直接影响输电线路防雷计算、接地系统雷击散流性能评估以及上层设备雷击特性等研究结果准确性。土壤作为接地系统的主要散流媒介,其冲击放电特性是目前接地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由于土壤内部冲击放电过程观测以及放电关键参数准确测量难度较大,目前对土壤冲击放电机理的揭示并不全面,土壤放电关键参数取值及暂态分析
本文以具有强织构的AZ31镁合金热轧板材和商业纯钛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十字形双轴拉伸试验和EVPSC-TDT晶体塑性模型,对双轴应力加载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微观变形组织,织构演化和塑性变形机理等进行系统表征与分析。本文首先利用ND-TD双轴拉伸试样研究了镁合金双轴应力状态下的孪生行为并验证了施密特定律在双轴加载条件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沿着45°和45°(TD-ND)双轴拉伸试验以及EVPSC-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技术有巨大的研究前景,是目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光子转换为有效电子的利用率,即在保证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前提下,提高钙钛矿层到电荷传输层的电荷提取和传输的能力。氧化镍(Ni Ox)因具有高电导率和光学透光率,与钙钛矿层较好的能级匹配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使它成为目前具有很好研究前景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了提高Ni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之大背景下,党中央把从严惩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何适应反腐败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从反腐败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治化视角弥补海外反腐败追逃追赃的制度缺陷,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法治体系,党中央在适时总结监察体制改革新型经验,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在领导和推动第
真实的地方中不仅包含物质性的空间,也是概念性与知识性的想象空间的载体与对象,同时承载着日常生活体验中的意象表征。通过空间三元辩证法探究地方的不同侧面,有助于理解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地方;有助于各方主体认识到地方研究中不同视角的差异。直辖后重庆主城物质空间的历时变化和人们对变化的意象及其相关性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核心研究范围聚焦于重庆主城及其建成区,研究时段以1997年重庆直辖后为主。理论对象主要是物质空
天然岩体内部普遍蕴含丰富节理、裂隙以及断层等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使得岩体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等特点,对工程建设中的开挖和支护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在挑战和威胁。本文选取粗粒砂岩和细粒砂岩两种工程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预制不同构造类型的贯穿裂隙,对其在单轴、双轴、常规三轴及真三轴等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粗/细砂岩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学者和政策决定层重新审视金融因素在宏观经济中的影响,而杠杆率在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基于金融深化理论,杠杆在金融体系中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从金融脆弱性角度来看,杠杆水平过高将导致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对收入和利率变动更加敏感,加大经济整体的金融脆弱性。中国杠杆率问题主要是从2015年起受到各方关注和集中讨论的。政策层针对
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发生在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宏观背景下。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正式开始。新的课程标准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在英语学科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育人使命,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课程
衍生于股票市场的内幕交易规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已经或正在拓展到债券、期权、期货、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差价合约(contract for differences)和点差交易(spread bets)等金融衍生品、碳排放权、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超越金融产品之分的高频交易、乃至金融属性较强的房地产和高端艺术品领域。在这一拓展过程中,内幕交易制度往往面临着去监管化的价值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年均9.4%的GDP增长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中等收入陷进”的挑战,“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表明中国经济逐渐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向新古典增长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步入“规模支撑→效率支撑→全要素生产率支撑(TFP)”的关键转型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