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命运的哲学思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ong1973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儒家阵营分裂出来而自立门户的墨家,其一反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兼爱”伦理观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低阶层及新兴“显族”的利益要求,其“非攻”的政治主张也反映当时战乱状态下普通百姓追求和平而安定的生活的强烈愿望,其崇尚逻辑的科学精神也适应了当时“百家争鸣”内在的学术要求,因此得到了比其他学派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支持,从而使它成为了战国中后期诸子百家中最为显赫的一个学派。秦汉以后,随着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逐步稳固,特别是君主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的日益强化,曾为先秦“显学”的墨家急剧走向衰落并最终烟消云散,其根本原因在于最显墨家思想特色的崇尚“兼爱”的伦理精神和崇尚逻辑的科学精神,是与现实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独裁政治相背离的,故既不可能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容忍和接受,也不可能为广大人民所学习与践行。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救国救亡运动的开展,逐渐酝酿并至“五四”而蔚然形成了民主科学思潮,正是伴随着这个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具有某种博爱思想与科学精神的墨学又受到学术界和思想界的重视,并成为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墨学由显而没再到20世纪的复兴这一历史过程的研究来探寻支配学术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以利于自觉地遵循学术规律来开展学术研究。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自由主义作为一个话题也逐渐进入中国思想文化的话语空间。自由主义的内在价值被人们认识,它的精神和内涵的普世性也
黄枬森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哲学的科学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形态、科学体系的现代化,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是包括了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在内的完整的世界观体系,它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看,马克思并
中国不仅拥有“文明古国”的美誉,而且也被称为“衣冠王国”,甚至华夏民族名字的由来也与服饰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大众传播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不仅为大众搭建了一个交流的
生活哲学从实质上讲是关于人的哲学,是表达人类生活意义的理论,对于调节优化人的生活、回归人性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
庄子的生命意识思想现在是庄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与近年来中国社会转型阶段中人的生存问题、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密切相关。为了洞悉庄子生命意识的思想内
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是中西方学术界长期论争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可以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牟宗三先生认为,如果承认中国的文化体系,自然也承认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