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的生命意识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eng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的生命意识思想现在是庄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与近年来中国社会转型阶段中人的生存问题、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密切相关。为了洞悉庄子生命意识的思想内容,并从中获得思考现实问题的启迪,本文采取了对文献归类、整理、解析,和进行历史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庄子的自然观、人生观和认识论予以探究。庄子在道的视域下关照生命,对生命本质的进行了深层次的思索。他的哲学立足于人生存的网境,并从中超脱出来追求精神自由,使短暂的生命具有高远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这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理论方向和内容。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道论的自然观。“道”是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庄子的生命意识也足建立在道论的基础之上的。庄子立足于宇宙大“道”展开对乍命的关照,他对生命本质的思索是从道的视域出发的。牛命足一种自然现象,庄了认为世界上所有有形之物均生于无形之道,道是一切生命的根源和根据,人类精神生活也起源于最根本的道。生命的本质就是“与道为一”,通过精神超脱与宇宙合为一体,以获得人的永生。 第二部分论述了庄子对生命的形成和现实生命之困境的认识。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气的运动变化决定了生命的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人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一,人的生死本之于道而成之于气。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通天下一气耳”是庄子“气化”论的暴础。一切生命事物之间以“气”相通,在运动变化之中无条件、无限制地自由转化。庄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发端于、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他认为人的肉体生命限制了精神生命,肉体的欲望形成了人生的精神拘牵。在庄子的视野中,人生的不幸有疾病、贫困、社会险恶、精神之困扰和生死情结之缠绕。 第三部分总论庄子从道的视域对人的生命定位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道落实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去体现,肯定每一个生命存在的独特意义及其价值。在道的视域下去关照人们的心灵,使世人不再以“万物之灵”、“宇宙中心”的立场去评判自然万物,不再执着于肉体生命的存在与享受。他主张去除生命外在的负累,把人的精神生命从异化的肉体生命中解放出来。他主张要通过精神修养,体悟“心斋”、“坐忘”,突破形躯的自我封闭,显示生命的真实意义,成就至人神人圣人之无已无功无名的理想品格。如此才能享受无比自适的精神自由,并与宇宙大道想契合,达到与道为一的逍遥境界。 第四部分简述了庄了哲学生命意识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贯穿庄子哲学生命意识的主线和最终的生命价值追求,就是立足于道,超越现实人生,实现精神自由。其中饱含了庄子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眷恋,对患难之中的人们心灵的关怀。这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国思想文化和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剥离庄子哲学的消极影响,使这一古代文明成果对今天人们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发挥有益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个人、政府与社会三者历来是每一个哲学家所必须处理的问题,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皆是如此。当然,洛克也不例外。所以本篇论文着力于讨论的就是洛克政治哲学思想之中关于个人、政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提出是马克思以其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特质吸收、整合、批判、改造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自由主义作为一个话题也逐渐进入中国思想文化的话语空间。自由主义的内在价值被人们认识,它的精神和内涵的普世性也
黄枬森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哲学的科学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形态、科学体系的现代化,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是包括了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在内的完整的世界观体系,它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看,马克思并
中国不仅拥有“文明古国”的美誉,而且也被称为“衣冠王国”,甚至华夏民族名字的由来也与服饰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大众传播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不仅为大众搭建了一个交流的
生活哲学从实质上讲是关于人的哲学,是表达人类生活意义的理论,对于调节优化人的生活、回归人性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