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3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所以近年来关于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政策支持,提出全民健身的口号以及人们健身意识的增高使得体育建筑快速发展,体育公园模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传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盲目追求建筑的视觉形态,导致体育建筑过于追求外在形态,忽略了与周边景观环境的关系,陷入了环境和功能妥协形式的设计误区。文章通过整合理念的引入,综合了以往对于体育建筑和环境景观的地域性、场所性、生态性等方面的研究,强调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体融合性,从把握全局的角度出发,指导体育建筑场地中建筑和景观环境的设计,促进体育建筑与景观环境和谐关系的建立。  本文将整合设计的理念作为主导思想,研究总结体育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设计策略。首先通过对整合理念的阐释和景观环境范围的界定,明确了研究内容的理论支撑和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从体育建筑的空间结构,感官形象,内置功能三大板块进行整合设计策略的深入研究。首先在结构方面提出突出显性结构,模糊隐性结构以及平衡动态结构的整合策略;其次在形象方面针对建筑的形式、形体、色彩材质、布局、体量和肌理尺度提出融合地形,呼应水体,适应气候,协调色彩材质以及把控尺度等整合设计策略;最后从场地功能角度出发提出体育功能场地和交通集散功能场地景观化运用,休闲娱乐功能内外互动以及功能灵活转换的整合设计策略。  本研究通过实地勘察调查、基础理论研究、具体实例分析等方法,创新性的为体育建筑和景观环境的设计引入整合理念。文章构筑起由形式内涵、形式逻辑、空间营造、功能转换等多方面组成的综合、客观的体育建筑与景观环境整合设计的策略方法体系。
其他文献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高校校园环境的文化品味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近年来,在民居研究领域,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环境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开始不断与建筑学交叉融合,促使人们对传统建筑观念进行反思,从而把建筑与社会发展、建筑
大跨空间结构类型纷繁复杂,在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桁架结构、网格结构、拱结构等结构形式各自有着特定的力学性质以及独到的美学表现力。然而,时至今日,单一的结构形式已经
该文以高校图书馆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高校图书馆实行现代化开放式管理对其建筑形态的全面影响.该文从图书馆和大学两个源头分析和清理了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发展演变的历史
一面坡是中东铁路干线上的三等站,伴随着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发展成为近代东北地区颇具特点的城镇。相比其他同等级的站点城镇,一面坡的历史更悠久,经济更发达,人口更稠密,文化
人类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从大自然中分割空间、限定空间,创造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空间.建筑开放空间正是基于人类的需求产生的,它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丰富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步行空间及其体系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塑造城市特色,尤其是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良性发展,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众多,天然的河涌水系承担着灌溉、排涝、水运等水利功能,人们傍水而居,逐水而生,孕育了浓郁的广府水乡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河涌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
三峡地区是中国人居聚落形成较早的区域之一,这里群山绵延,不计其数的河流纵横奔流其间,兼以长江切穿川东山脉东流而去,于此形成了不计其数的临水山地场镇.线性结构是临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