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堆积体坡面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益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程堆积体,而堆积体的土壤侵蚀模数远高于自然坡面,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为探索工程堆积体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宽5m,长20m的标准径流小区,通过野外模拟径流试验,在24°、28°、32°三种坡度下,采用35L/min、45 L/min、55L/min三种放水流量,研究了工程堆积体坡面应用植物篱措施后的侵蚀过程、减流减沙效益及其侵蚀动力机理,并分析了其控蚀能力的时序变化。得到了以下结论:(1)对照小区和植物篱小区的产流量、产沙量都随着小区坡度和放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植物篱可以有效减少径流量和侵蚀量:①减流效益介于4%~40%之间,并随着小区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与径流流量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②减沙效益介于15%~45%之间,随着坡度和放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小。(2)对照小区和植物篱小区的产流率、产沙率均随坡度和放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冲刷历时的推移,产流率在前期迅速增大而后趋于平稳,产沙率在前期快速上升,之后明显下降,在大流量(45、55L/min)下,冲刷末段超过了初始时段;植物篱小区的产流率小于对照小区,且植物篱小区的产流时刻比对照小区要滞后2~10min,冲刷后期二者的产沙率逐渐接近甚至前者超过后者。(3)对照小区和植物篱小区的细沟侵蚀量在区段1(0~6m)内所占比例最高(≥40%),随着坡度增加,坡面上部(0~10m)沟蚀量所占的比例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流量的增加,坡面下部(10~20m)所占的比例随之增大,细沟向下发育的更加完善。植物篱对坡面下部防护作用较好,将细沟侵蚀限制在上部坡面,且对24°和32°坡面的沟蚀分布影响较大。(4)随着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增加,对照小区侵蚀泥沙中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加,黏粒含量减少;相对于对照小区,植物篱可以减弱侵蚀过程中径流对砂粒的剥蚀和搬运;分形维数可以作为植物篱对侵蚀产沙中泥沙颗粒粒级分布的评价指标。(5)植物篱将坡面剥蚀率从3~10g·m-2·s-1降低到1.5~8g·m-2·s-1,剪切力从4~8N·m-2降低到2.5~6N·m-2,将临界剪切力和临界功率分别提高了0.25倍和5倍,植物篱通过降低坡面径流能量,削弱径流侵蚀动力,提高坡面的抗侵蚀能力,减小了水流对坡面的剥蚀程度。(6)植物篱的控蚀能力随着径流冲刷历时的延长存在临界值,二者之间可用二次函数进行较好拟合,累积减沙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冲刷历时26min之后,且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提前;径流含沙量的时序变化是植物篱控蚀能力存在时间限制的直接原因;分析实际含沙量与径流挟沙能力变化可以发现植物篱与坡面径流输沙的源~汇关系,是控蚀能力存在临界值的深层原因。
其他文献
无机水合盐是一种熔点从几度到一百多摄氏度的相变储热材料,它不但储热密度高、导热系数较大,而且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特别适合于建筑采暖、太阳房等低温太阳能应用,工业余热回收
具有共轭大π键的有机分子在其两端接上给体形成“D-π-D”结构,在适当条件下将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迁移,表现出如双光子吸收、上转换发射等独特的光电性质。本文利用氯甲基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开始成为了人类在21世纪所重视的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种不污染环境的新能源——太阳能,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自从1991年O`Regan和Gr tzel将
利用光能尤其是太阳光能来催化分解水生产氢气和氧气、还原大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气体以及降解大自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对缓解能源危机方面潜力巨大,在对减少温室气体的同时生产制备有机燃料方面前景良好,同时对于解决有机染料水体污染问题方面效果显著。新型光催化剂材料的设计、制备和研究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得到有效提高的光催化性能,因而已经被广大专家学者视为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为了有助于解决目前光催
淀粉塑料作为生物降解材料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凭借其广泛的原料来源、低价的价格以及优异的降解性能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被业界公认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