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体-萘桥-给体”型有机发光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共轭大π键的有机分子在其两端接上给体形成“D-π-D”结构,在适当条件下将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迁移,表现出如双光子吸收、上转换发射等独特的光电性质。本文利用氯甲基化反应和Wittig反应首次合成了四个的“给体-萘桥-给体”型分子材料:1,4-双(4’-N,N-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萘(BDASN)、1,4-双(4’-N-吡咯基苯乙烯基)萘(BPSN)、1,4-双(4’-N-羟乙基-N-甲基氨基苯乙烯基)萘(BHMSN)和1,4-双(9’-N-乙基咔唑基乙烯基)萘(BECVN)。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证明其结构。该系列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系统分析了给体供电子能力、激发态与基态偶极矩差、平面性三方面对分子材料发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1、最大发射波长均在绿光波段,视感效果非常强烈。随着浓度由1×10-6M增加到1×10-4M,发光强度大幅度增加,最大发射波长也有明显的红移;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分子材料最大发射波长明显红移,但是相对发光强度与其不成明显线性关系。 2、给体供电子能力排序为:BHMSN≈BPSN≈BDASN>BECVN。BDASN、BPSN和BHMSN分子可以由凯库勒共振式写成醌式共振式,而BECVN没有醌式共振式(b)的存在,所以其推电子能力明显弱于其它三个给体,表现为相对含有较强给电子能力基团的分子材料其最大发射波长有明显蓝移。 3、发现本文合成的四个“D-π-D” 型分子材料具有与不对称“D-π-A”型分子相同的溶剂效应,Lippert方程证实了四个“D-π-D”分子其激发态偶极矩大于基态偶极矩,从而导致相应荧光发射随溶剂极性增大而红移。 4、β-环糊精包络可使BDASN、BHMSN、BECVN乙醚溶液相对发光强度明显提高,且使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这种由极性环境到非极性环境引起的发射光峰位明显变化特性,即对微环境的敏感性,具有作为荧光探针的潜在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从复合材料对颗粒增强相的要求、复合材料的界面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型等角度分析了Cr2O3颗粒作为弥散强化相增强铜基体的可行性,采用水雾化法制备CrCu合金粉末,并通过预氧化
采用粉末锻烧法和水溶液沉淀法合成氧化锌铋系颜料;通过差热分析确定制备工艺参数;产物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测试和分光光度计测试等方法进行物相鉴定和微观形貌观察、光学特性分析。由这些分析结果出发进行氧化锌铋系颜料合成的初步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探讨。 1.由粉末煅烧法和水溶液沉淀法均可制得颗粒细小、粒度分布均匀的氧化锌铋系颜料。水溶液沉淀法的产物颗粒平均粒径大小为15μm,粉末煅烧
高比强泡沫铝合金实现了结构材料的轻质多功能化,成为二十一世纪先进国家高技术领域的前沿热点材料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如何提高高比强泡沫铝合金吸能性能、连结预埋技术及小能
无机水合盐是一种熔点从几度到一百多摄氏度的相变储热材料,它不但储热密度高、导热系数较大,而且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特别适合于建筑采暖、太阳房等低温太阳能应用,工业余热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