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姆生笔下的孤独者形象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是挪威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他通过一系列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无法救赎的孤独之殇。本文以汉姆生的小说《大地的成长》、《饥饿》、《牧羊神》以及《格莱恩之死》和《漂泊的人》为研究对象,试图阐释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通过对作品中孤独者形象进行分析,找出五种不同的孤独类型,并借由作品告诉世人孤独无法摆脱,孤独是一个死结。论文的引言部分对汉姆生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创作情况做一些简要介绍。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孤独进行界定并介绍小说中的几个孤独者形象。第二章结合作品《大地的成长》、《饥饿》、《牧羊神》和《漂泊的人》来分析这五种孤独者形象。艾萨克因命运的不可把握的孤独、埃勒苏因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不同的孤独、“我”理想与现实无法统一的孤独、格莱恩奉行自然人与社会人不可调和的孤独以及艾德瓦尔特寻求资本主义人文未果的孤独,汉姆生用他笔下的孤独者为我们诠释了现代人的孤独。在文章第三章,对这几种孤独的类型汉姆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得到他积极赞许的,也有被他隐晦地否定的,还有使他无可奈何而搁置的,他所能做的只是看着。无论是哪一种态度,汉姆生对他笔下的这些孤独者都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悲悯。第四章通过这几个孤独者设法摆脱孤独未果来告诉世人孤独是一个死结。通过四章的分析,汉姆生将现代人的孤独困境展示在世人面前,并告诉我们,若不想孤独,那么你所坚持的理想就要与社会建立满意的联系,否则只会被孤独束缚。
其他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文化的属性之一是其民族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审美趣味,并由这些构成了该民族的文化内核。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隐喻与政治联系密切,政治事实本身就是由隐喻构成的,在政治语言中,隐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政治的生命线,离开隐喻,政治
摘 要 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同为正电荷、负电荷或者一正一负)是自然界中最为简单和理想化的电荷系统,其形成的电场和静电场能量分布在整个空间中。此外,连续分布的带电体和平行板电容器也是理想化的电荷系统。电场力做功和外力克服静电力做功是电场能量和其他能量转换的主要形式并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静电场能量具有两种表达方式,可以证明两种表达方式是等价的。  关键词 电荷系统 静电场能量 做功 等价  中图分
摘 要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比较复杂,煤炭资源分布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其中薄煤层可采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8%,而产量只占总产量的7.3%,远远低于储量所占的比例。薄煤层在我国分布较广,有些地区的煤质也比较好。就当前的资源情况看,发展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对于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和实现高效开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煤层 采煤机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TD421.6 文献
本文主要从本雅明“废墟——寓言救赎”理论角度,分析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的救赎主题。本雅明曾在《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中,通过比较古希腊悲剧与巴洛克悲剧,并以“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