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是起源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近年来,虽然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目前为止尚无诊断和治疗胰腺癌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和特效药物。环指蛋白43(Ring finger protein 43,RNF43)是一个能够调控肿瘤细胞发生和增殖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RNF43在大部分癌症中频繁发生突变且高表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是起源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近年来,虽然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目前为止尚无诊断和治疗胰腺癌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和特效药物。环指蛋白43(Ring finger protein 43,RNF43)是一个能够调控肿瘤细胞发生和增殖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RNF43在大部分癌症中频繁发生突变且高表达,表达特性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NF43在胰腺癌中的突变和表达情况及可能的作用通路,并使用实验方法检测RNF4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RNF43对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提供帮助。方法1生信学分析本研究通过HPA数据库、GENT数据库、GEPIA数据库、c Bio Portal数据库、Oncomine数据库、UCSC Xena数据库及GEPIA数据库分析了RNF43基因在人体正常组织、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突变频率、突变类型和突变位点,其次使用CCLE数据库分析了41种胰腺癌细胞系中RNF43的相对表达量,最后我们通过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了RNF43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功能及通路。2实验验证通过RT-PCR、WB以及IHC验证胰腺癌细胞、正常胰腺细胞及43例胰腺癌组织及与之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RNF43的表达情况,与此同时采集并分析IHC对应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生存期。随后采用慢病毒敲除RNF43基因建立基因敲除细胞株,采用细胞功能实验、裸鼠成瘤实验体内体外验证了RNF43对胰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1 RNF43在多种人体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其中在正常胰腺组织中,RNF43蛋白表达评分高于RNF43 m RNA表达评分,然而RNF4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RNF4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中位数是正常胰腺组织的2.30倍。2 RNF43多种肿瘤组织中频繁发生突变,在胰腺癌中存在多个突变位点,最常见的为zf_RING_2位点的移码突变,突变后引起基因大量扩增,且基因拷贝数变化与RNF43的表达相关。3 Oncomine、UCSC Xena、GEPIA、HP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NF43在胰腺癌中的转录及翻译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CCLE数据库结果显示RNF43在多种胰腺癌细胞系中表达,在As PC-1及Bx PC-3细胞中表达量上调,PANC-1以及MIA Pa Ca-2细胞中表达量下调。4 RT-PCR、WB以及IHC结果提示与正常胰腺细胞及组织相比,胰腺癌细胞及组织中RNF43表达较高(P<0.05),RNF43蛋白主要分布于胰腺癌细胞质及细胞核表面。5 RNF43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N分期(P=0.0440)、是否存在远处转移(P=0.0248)及其血清中CA19-9含量(P=0.0464)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较之RNF43低表达患者,RNF43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6 CCK-8、克隆形成及流式细胞术等功能实验表明RNF43基因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活力、增殖能力及增加GO/G1阻滞,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形成,表明RNF43基因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抑癌功能。7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表明RNF43基因的缺失可以在体内促进胰腺癌肿瘤的生长。结论RNF43基因在胰腺癌中频繁突变,且突变后表达增高,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RNF43高表达患者预后更好,RNF43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功能,RNF43可能是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新型分子标记物和治疗胰腺癌的分子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胆管癌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菌群构成及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胆管癌和胆总管结石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RCP及外科手术中收集患者胆总管胆汁样本,进行DNA提取和16S rRNA测序,分析胆管癌患者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菌群构成及差异。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胆管癌患者15例(肿瘤组)以及胆总管结石患者20例(对照组)。所有样本细菌检出率均为100%,胆管癌患者
研究目的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及部分中期患者未见特异性临床症状,往往发现时已成晚期,难以手术治疗,同时,其化学治疗的疗效常常不佳,故病死率较高。REG基因是Ca2+依赖性凝集素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的蛋白属于小分泌蛋白。REG蛋白在炎症时分泌增多,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能力,与各种恶性肿瘤的关系密切。其中,REG3G蛋白具有调控细胞凋亡,调节肿瘤内环境,平衡机体肠道菌群的能力,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相关原理对膀胱癌的免疫分子亚型及免疫逃逸的潜在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探索亚型与免疫相关特征的相互联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ic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膀胱癌转录组数据及单核苷酸变异(simple nucleotide variation,SNV)数据,样本包括412个肿瘤及19个癌旁组织,数据提取和后续分析均使用R 4.0.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是否通过失巢凋亡抵抗来影响胃癌的侵袭及转移能力,进一步探讨PAI1是否通过能量代谢途径调控胃癌失巢凋亡抵抗。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AI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预测其在胃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的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淋巴结中PAI1的表达水
背景与目的: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胆道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近年来CCA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由于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大多数CCA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失去最佳手术时机。因此,探究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筛选和验证胆管癌新的诊断及预后标记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发现竞争性内源RNA(compet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定量评估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EpCAM在结直肠癌方面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文在线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检索英文在线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完成后,将文献分类导入Endnote X9,并按照文献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Albumin,CRP/Alb)比值(CAR)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预测作用,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分析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CAR值与CR
研究背景: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属于一类高度异质性的乳腺恶性肿瘤。由于它们缺少了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所以目前针对TNBC的治
背景及目的: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且侵袭性极强的常见胆道恶性肿瘤。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导致诊断困难,所以胆管癌病人预后并不理想。近几十年来,胆管癌的许多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均存在其自身限制,这些生物标志物仍不足以充分了解胆管癌的机制,优化治疗策略。我们需要更有效的方法筛选出更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与胆管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
目的:1.探讨MRI征象在术前评估较低级别胶质瘤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0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中的价值。2.探讨Efficient Net-B3卷积神经网络在术前预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中的价值,并对基于不同序列的所建立模型进行性能比较,选取最佳序列组合进行建模。方法:1.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