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认同是公民在社会政治过程中,对于政治系统产生情感和意念上的归属感,以及相应行动的总和,具有实践性、自发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征。公民的利益需求是认同的起点;社会的政治文化是认同的取向;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则是对认同状况最有价值的表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政治认同的评价必须符合利益一致性、价值崇高性以及制度安排和政策过程能符合社会普遍意义上利益需要与价值诉求的标准。政治认同的生成必须经历服从、同化和信仰三个阶段。 全媒体是通过多平台上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而构成的一种新的社会范围内的交往环境。具有传播过程的社会网络化、受众的碎片化、内容的分众化以及技术的动态融合性的特征。 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公民的政治认同产生了新的变化,认同主体在政治参与上实现从感性认同到理性认同的积极转变;认同客体则是通过深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创新制度提高政治绩效产生了积极变化。同时,政治认同也有弱化和淡化的消极变化。这些变化源于全媒体环境新的媒体文化、新的公共领域以及新的政治参与途径对于政治认同的影响。 全媒体环境下可以从三个层面构建政治认同新路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层面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其次,媒体层面需要重视主流媒体地位,提高舆论导向能力;把握媒体传播规律,形成媒体自滤环境;最后,党和政府需要打造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政治文化建设;完善利益沟通机制,畅通公民表达渠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协调社会多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