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估针刺内关穴fMRI脑区激活的可重复性。(2)利用BOLD-fMRI技术比较电针和手针两种针刺方法的脑功能活动改变。方法:(1)健康成人志愿者6名,在不同时间行3次fMRI检查,每次每人分别接受右手简单对指(以下简称对指组)和电针刺激右侧内关穴(以下简称电针组)两项任务。通过计算3个不同时间3次fMRI检查激活脑区体积的重叠率(Roverlap)和兴趣区(ROIs)内脑区激活强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对两项任务fMRI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2)健康成人志愿者14名,每人分别接受电针(以下简称电针组)和手针(以下简称手针组)刺激右侧内关穴两项任务。fMRI数据通过SPM软件处理分别计算获得两种任务激活和抑制的脑区图。结果:(1)对指组激活脑区体积的Roverlap(34.24±9.49)显著高于电针组的Roverlap(13.23±14.21);对指组ROIs内信号强度ICC(0.69-0.80)显著高于电针组ROIs内信号强度ICC(0.18-0.68);说明对指组脑区激活的可靠性较电针组高。对指组ROIs内激活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电针组,说明对指组fMRI的信噪比(SNR)较电针组高。(2)手针组与电针组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双侧颞上回(BA41/42)、双侧顶岛盖部(SII,BA6)、对侧中央后回(SI,BA2/3)和颞横回,但电针组激活的体积和强度明显较手针组大、高。电针组观察到双侧岛叶、对侧中央前回(MI,BA4)、SMA和同侧小脑的明显激活,而手针组未观察到这些脑区激活。电针组只看到针刺同侧中央后回(BA2/3)活动抑制,手针组观察到同侧扣带回(BA31)、双侧楔前叶(BA7)、同侧额叶眶回、中央后回(BA2)等多个脑区的活动抑制。结论:(1)相对于简单对指任务较为稳定的脑区激活,电针内关穴fMRI激活脑区和激活强度变异较大。电针内关穴fMRI激活脑区和激活强度变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为电针内关穴fMRI激活信号强度弱,敏感性差。将个体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化研究,有助于提高电针内关穴fMRI的敏感性,提高激活脑区的可靠性。(2)电针与手针刺激内关穴fMRI结果显示,两者可引起不同的脑功能活动,它们既有共同的脑功能活动区又有不同的脑功能活动区;脑活动区既有信号升高又有信号降低;而它们的信号强度及面积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电针和手针fMRI脑功能活动改变为临床治疗中风、胃痛、痴呆、智障等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临床选择手针或电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