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流换热优化的熵产悖论及其热力学分析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80%以上的能量是以热能的形式加以利用的,而高性能换热设备的优化设计及制造是众多工业领域进行热能高效利用的基础。自从把熵产最小原理引入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理论之后,虽然在高效换热器的设计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逆流换热器的效能在0到0.5范围内所存在的熵产悖论,长期以来成为换热器优化设计理论中困扰人们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分析了目前换热器优化设计中两个典型的理论,即以熵产数反映换热过程性能的最小熵产理论,以热阻最小反映换热过程性能的积耗散优化理论,虽然后者能够更好地解决熵产悖论问题,但却是以忽略流动过程的耗散为前提。对熵产悖论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依赖于从热力学的角度对传热过程与流动传质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传热强化机制的进一步理解。事实上,根据场协同理论得到的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矢量的夹角越小,流动换热强化的程度越高,对于这时所包含的两个矢量的夹角同向时为0及反向时为π这两种不同的情况,目前还没有从理论上解释其蕴含的物理意义。当熵流的变化为零时,对于稳定流动所构成的准孤立系统,有可能存在熵产大于零的自发过程驱动熵产小于零的非自发过程的情况。基于热流的散度方程,论文分析了流动换热过程蕴含了两种不同的热力学机制,即传热过程与流动传质过程均为自发过程时的场协同机制,以及流动传质过程为自发过程,传热过程为非自发过程时的热力学耦合机制。对于换热器,热流体侧满足场协同机制,所以流体的质量流与热流的夹角越小,换热效果越好。而冷流体侧满足热力学耦合机制,所以流体的质量流与热流的夹角越大,换热效果越好。顺流布置时,热流体侧的换热强化大体被冷流体侧的换热弱化所抵消,所以顺流布置既不强化又不弱化,而逆流布置时冷热流体侧的换热均得到了强化,这就是逆流换热优于顺流换热的根本原因。同时,对于逆流换热,由于冷流体侧符合热力学耦合原理,故传质过程的正熵产率越大时,由于热泵效应传热过程的负熵产率的值也越大,意味着流体的温度升高程度就越大,换热器的效能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当冷流体侧的流动熵产率越大时,流动部分的正熵产率被传热过程的负熵产率抵消的成分越多,这时总的熵产率反而越小,所以对于逆流换热最终的效果依然是总熵产率越小,换热器的效能越高,即不存在逆流换热过程的熵产悖论。
其他文献
学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现有的抗生素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具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不当的使用方法以及过量的使用等原因,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它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的残留。因此,动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干气密封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旋转轴密封,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密封,干气密封具有磨损小、功耗低、泄漏量小的优点,并且能适应高压高温等实际苛刻工况。其主要应用在泵、压缩机、膨胀机和气体透平机等旋转机械上,在制冷设备中也大量使用。由于干气密封经常被应用在高压力、高转速的工作条件下,所以密封圈会发生摩擦磨损,并由此导致泄漏量增加并影响主密封的稳定性甚至使整个密封失效,因此,辅助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对整个系统的密封性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青睐,与之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LNG汽车(LNGV)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
草甘膦是广谱、非选择性的有机磷酸类除草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随着草甘膦的大量和不合理的使用,造成了其在食品、环境中的残留,而引起食品,特别是粮谷中的污染。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衍生的共轭双烯酸的多种位置与几何异构体的总称。它具有很多营养和保健功能,如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延
本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知识,讨论了各种萃取参数对SC-CO_2萃取过程的影响。对油菜花粉SC-CO_2萃取物(SC-RPE)进行了脂肪酸组分GC-MS分析,并与索氏提取物进行了比较。发现SC-CO_2萃取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其是α-亚麻酸含量为51.94%,高于索氏提取中的48.51%。对油菜花粉SC-CO_2萃取进行了实验室工艺学研究,确定出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