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上,商标专用权与商标禁用权作为维护不同商标权之间平衡的两个“砝码”,本应当在商标权的体系中“和平相处”,不会互相重叠与冲突。但在现实中,由于商标禁用权界限的模糊性以及人的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不同或两件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本文以“稻香村”案件为切入点,引入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的基本含义与表现形式,并从中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两个维度解读此现象的因果关系。同时在总结国内外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法院在审理商标权范围重叠案件应当在遵循利益平衡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诚实信用原则,维护正常商业伦理的价值取向,并以包容性发展角度允许商标之间以共存方式存在,而非单纯以侵权视角审理此类案件。商标共存方式主要表现在对线下经营区域的划分与在网络交易平台的显著位置上对具体经营活动范围以及商标区别的声明。进而通过商标共存的方式,促使商标权人规范地使用商标,实现在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下最大限度平衡商标权人之间的权利与利益的目的。本文分四章:第一章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概述。基于“稻香村”等案件,阐述了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的含义,即指双方商标权人的商标专用权与商标禁用权保护范围重叠以及商标禁用权与商标禁用权保护范围重叠。并阐述其表现形式与法律效果。第二章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通过从中微观和宏观维度分析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的内在机制,强调基于现有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对权利的不同认知,使得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是必然客观存在的。第三章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的实证分析。通过对国内司法案例的分析,发现各级法院大多未释明处理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问题的基本原则,并发现在侵权视角下排他性适用商标禁用权处理此类案件存在一定弊端。第四章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现象的法律应对。基于对域外经验的分析,认为在处理商标权保护范围重叠案件时,应当在遵循利益平衡等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商标专用权与商标禁用权保护范围重叠问题,以优先保护注册商标的积极权利为原则。针对不同商标禁用权保护范围重叠问题,采用不以侵权为视角的商标共存方式予以处理。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的余辉,关注其中的能量注入行为和喷流结构。首先,针对余辉阶段的能量注入,我们主要关注中心引擎存在多次爆发现象的伽玛暴,研究其外激波的能量注入行为,包括对注入的时间以及注入形式的研究。在能量注入时间的研究上,我们发现能量注入时间(tb)依赖于晚期喷流洛伦兹因子(Г1et,2)和伽玛暴暴周密度(n)。当Гjet,2和n偏大时,tb近似等于晚期喷流被我们观测到的时间
动作识别作为人体运动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如人机交互、视频监控等。由于人体的动作存在非刚性的特点,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或条件下各种动作所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存在同一个动作表达的含义差异较大或者不同动作表达的含义相同或相近的问题,因此人体动作检测、识别所面临的困难往往比其他目标检测和识别大得多。本文首先在视频中检测人体目标,然后分析目标以实现分类效果。本文研究的主要
党内问责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内问责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党内问责实践探索已有长足进展,但对党内问责思想的研究滞后于党
由于氮化镓(GaN)具有宽禁带宽度、大击穿电场、高电子迁移率、强抗辐照能力等优异的材料性能,非常适合制备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高频、高压、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如AlGaN/GaN异质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新能源汽车、5G通讯、激光雷达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GaN基HEMT器件却面临严重的电学可靠性问题,如:高温退化效应、栅漏延迟效应、kink效应、动态电阻增大效应等,不利于其大
本文以摩尔真实游戏的理论为基础,对民间影像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整合、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发现,我国当下民间影像的数量庞大,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因此,
BFe10-1-1白铜管因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而在海洋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的军舰、轮船的研发需要大量的大口径白铜管。扩径拉拔是生产大口径白铜管的常用工艺方法,但BFe10-1-1白
人体动作分割和识别是人体动作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但是人体动作分割和识别仍然存在着挑战性。例如,大多数基于无监督学习的人体动作分割方法存在
本翻译报告选取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所著小说《盖·曼纳令》作为翻译文本,对其中的引言和编者前言部分进行了英译中的翻译实践。《盖·曼那令》又名《占星师》,
本文阐述了设计要素在教育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以及设计要素要与创作相结合,并且认为设计者在教育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时应该从设计要素中的人性化要素、信息定位要素、视线流动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数字科技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本文通过研究,以中国画《嘎仙洞的故事》为背景,鲜卑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基点,探索运用现代手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