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多因素的比较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是一种鞍区常见的被归为WHO I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结构位置,使得手术治疗和预后管理依然是个难题。从第一例颅咽管瘤手术(Halstead,1909年)至今,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其术后仍旧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及较高的复发率,其治疗效果仍欠满意,不同个体的手术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手术治疗对每个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是一种挑战。如何正确认识颅咽管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无疑会对颅咽管瘤术前准备、术中指导及术后管理提供帮助。从搜集文献及资料来看,目前尚无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公认的预后评估相关因素。颅咽管瘤术后的评价,既往都是按照颅内其他良性肿瘤来评价的,但是颅咽管瘤位于下丘脑,目前随着显微神外技术的进展,术后死亡和神经系统缺陷已较少见,我们认为颅咽管瘤的疗效应根据术后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紊乱来评价,因此我们于2000年创造性的提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疗效评价分级表》,依据颅咽管瘤术后主要并发症建立的这个量表能够较好的评价不同治疗中心对于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通过量化能更好的比较各组的疗效,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国内漆松涛教授基于肿瘤胚胎起源和周边膜性结构关系,提出QST分型,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国外Prieto Ruth教授从CP与周围解剖间是否存在明显解剖分离层面及粘连程度方面研究,提出粘附强度分型改善手术计划,指出该分型影响手术根治性和安全性。近期被许多学者认可。本课题我们探讨诸多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关系,借鉴并结合粘附强度与QST两种分型方法,主要从颅咽管瘤与周围神经结构之间的粘连程度和起源部位方面,回顾性分析患者不同分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影响关系,加深对CP解剖结构和起源的再认识,有助于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帮助术前预判手术难度、规划最佳术式,规避术中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预后。研究目的:分析探讨CP相关影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以区分高风险或低风险不良预后,为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后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研究方法:搜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06-2019.05期间颅咽管瘤手术患者的资料63例,随访总结内分泌情况,量化内分泌预后结果,统计分析QST分型、粘附强度等相关影响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影响因素对CP患者预后的影响。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类型的分析变量,分别选取相应的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医学统计分析。将各因素纳入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对其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63例CP患者中,大部分切除9例(14.29%),次全切除8例(12.70%),全切除46例(73.02%),死亡3例(4.76%)。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性别与年龄与预后之间无相关性(P>0.05),颅咽管瘤的直径大小、钙化程度、囊实性、QST分型、粘附强度、病理分型以及切除程度与预后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粘附强度、QST分型、囊实性与预后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粘附强度(OR=13.206,95%Cl:5.14~33.931,P<0.01)、QST分型(OR=8.476,95%CI:2.904~24.74,P<0.01)和囊实性(OR=2.03,95%CI:1.031~3.997,P<0.05),粘附强度与QST分型比囊实性因素呈现更加的显著性,可作为颅咽管瘤预后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粘附强度、QST分型是CP预后重要的影响因素,囊实性指标为次要影响因素,术前充分了解CP的粘附强度、QST分型对于手术策略、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益于传统化石燃料的利用。然而,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正在逐渐枯竭。此外,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相比之下,生物燃料是环境友好且可再生的,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在众多可替代的液体生物燃料中,藻类生物燃料备受关注。不同的方法将海藻转化得到的生物油的组成和性质不同。本文以浒苔为原料,分别采用脱氧液化和水热液化技术制备两种液体燃油。通过元
模型选择性推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数据引领模型成为了新的发展热潮.许多学者为解决医学、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不同的途径,主要结果集中在线性模型下的选择性推断.本文首先将其推广到广义线性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惩罚最小二乘法的选择性推断.该框架的核心是基于选择事件的条件分布函数,利用Lasso和弹性网选择模型,根据抽样分布定理构造所选系数的有效置信区间,进行大量的数值模拟实验,并将所提出的
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大多可以抽象为复杂网络,研究复杂网络上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学者投入到对其的研究当中。现有关于网络拥塞问题和提高网络性能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的单层网络结构,虽然已取得大量优秀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单一的网络结构已经不能完善的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许多复杂系统中节点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研究了多关系网络上的输运动
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和技术更新速度飞快,为了能在竞争潮流中不被淘汰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管理层的决策创新并不能满足企业生存的需要,企业应当凝聚全体员工的创新智慧来集思广益探索企业的发展路径。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如何提升员工创造力作为本研究。员工创造力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本研究主要关注企业中领导行为因素会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影响
积极劳动参与对个体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积极鼓励中老年人参与社会劳动,对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具现实意义。在以往有关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活动理论等,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因素,忽视了社会环境特别是当下以互联网广泛应用为代表的信息环境对中老年人
目的: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 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RCC),但缺乏典型的形态学表现,常被误诊为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等常见亚型。TFE3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Xp11.2 RCC的主要诊断方式。本研究拟通过:1.分别利用IHC和FISH技术对Xp11.2 RCC进行筛选,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2.统计并比较X
子系统或组成元素数量和种类繁多且关系复杂的系统被称为复杂系统,复杂系统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如天体系统、军事系统和经济系统等。复杂网络是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复杂系统的特性和演化规律。目前研究人员基于大量的现实网络数据已经提出了许多复杂网络模型,但多数模型都采用节点来表示网络中的个体,连边来表示网络中个体间的关系,网络的拓扑结构相对固定,实现的功能相对
目的:确定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找到相应的方法从而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男/女)、BMI(≥25/<25)、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心包积液、术前氧合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细胞、C反应蛋白、
耐药型细菌的出现迫使人们加大了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了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引起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形成新的挑战和威胁。因此,发展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纳米材料在抑菌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利用其类酶性质及近红外吸收性质进行联合抑菌目前广受关注。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容易形成氧空位,可促进纳米酶氧化还原反应,钼基氧化物由于其单电子不稳定,具有可变价态,这为实现酶活性以及增强近红外吸收奠定
病理性疼痛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是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以重复放电为特征的神经元过度兴奋是疼痛的基本神经生物学机制。离子通道是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分子基础,它决定了神经元的兴奋性以及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在外周痛觉神经元中大量表达,研究证明Nav1.7突变会产生明显的疼痛症状,因此Nav1.7被认为是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靶点。选择性抑制Nav1.7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