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与盐、碱胁迫对‘吉美’海棠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kafei4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美’海棠(Malus ‘Jimei’)是适宜在寒冷地区栽培、可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美化的海棠新品种,具有抗寒性强,花、叶观赏价值高等特点。由于‘吉美’海棠(吉登果2015001)是于2015年由吉林农业大学自主审定的新品种,其相关的研究均尚未见国内外报道,因此本论文通过对‘吉美’海棠进行干旱与盐、碱胁迫处理并测定其相应的生长及生理指标,探讨干旱胁迫和盐、碱胁迫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机理,找到其适应生长的水分范围及盐、碱范围,为‘吉美’海棠的适应性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
  1.干旱胁迫对‘吉美’海棠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在干旱胁迫试验中,所设置的3个梯度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55%~65%、45%~55%和35%~45%。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及处理时间的增加,‘吉美’海棠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时,‘吉美’海棠生长良好,植株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的影响较小,整体的生长及生理特性与CK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5%及35%~45%时,‘吉美’海棠生长受阻,植株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的影响较大,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均较CK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处理组‘吉美’海棠的株高、茎粗和新梢生长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n、Gs、Tr、WUE、Ls、Fv/Fm、ΦPSII、ETR以及qP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Ci和qN值、细胞膜透性、MDA和Pro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SOD和POD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增降的情况。可以得出,‘吉美’海棠不耐干旱,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范围在55%~65%的环境中时,‘吉美’海棠生长良好,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造成的影响不大。
  2.NaCl胁迫对‘吉美’海棠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在NaCl胁迫试验中,所设置的4个梯度的NaCl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mmol/L。随着NaCl胁迫浓度及胁迫时间的增加,‘吉美’海棠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50和100mmol/LNaCl胁迫条件下,‘吉美’海棠生长良好,其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的影响较小,整体的生长及生理特性与CK组相比差异较小;在150mmol/LNaCl胁迫条件下,‘吉美’海棠虽然能生长,但是植株萎蔫,此时其生长及生理特性与CK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200mmol/LNaCl胁迫条件下,‘吉美’海棠的生长严重受阻,并在试验第10d出现死亡迹象,此时其生长及生理特性与CK组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处理组‘吉美’海棠的株高、茎粗、新梢生长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ΦPSII、ETR以及qP值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其qN值、细胞膜透性、MDA和Pro的含量均升高,Ci值、SOD和POD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增降的情况。可以得出,‘吉美’海棠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其最高能耐受100mmol/L的NaCl胁迫。
  3.Na2CO3胁迫对‘吉美’海棠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在Na2CO3胁迫试验中,所设置的4个梯度的Na2CO3浓度分别为0.5、1、2、5mmol/L。随着Na2CO3胁迫程度及胁迫时间的增加,‘吉美’海棠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0.5和1mmol/LNa2CO3胁迫条件下(pH为8.4左右),‘吉美’海棠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受到影响,但影响不大;当Na2CO3浓度为2mmol/L时(pH为9.5左右),植株虽仍能生长,但此时其生长及生理特性与CK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当Na2CO3浓度为5mmol/L时(pH为9.85左右),‘吉美’海棠的生长受到严重的阻碍,并在试验第11d出现死亡迹象,此时其生长及生理特性也与CK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处理组‘吉美’海棠的株高、茎粗、新梢生长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ΦPSII、ETR以及qP值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其Ci和qN值、细胞膜透性、MDA和Pro的含量均升高,SOD和POD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增降的情况。可以得出,‘吉美’海棠有一定的耐碱能力,其最高能耐受pH为8.4左右的Na2CO3胁迫。
  综上所述,‘吉美’海棠不耐干旱,能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范围在55%~65%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吉美’海棠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但是由于Na2CO3胁迫具有高pH的特点,对植株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远大于NaCl胁迫,可以得出,‘吉美’海棠耐盐能力强于耐碱能力,其最高能耐受100mmol/L的NaCl胁迫或者pH为8.4左右的Na2CO3胁迫。
其他文献
辽西沙地是辽宁省典型生态脆弱带,原有疏林草地遭到严重破坏,生态问题较为突出。草本植物群落建设与管理是沙地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辽西沙地不同利用方式下草本植被,可为草原生态恢复建设工程、荒漠化防治、人工林经营等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沙地不同利用方式(针叶人工林、阔叶人工林、灌木、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半流动沙地为对照,对草本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其组成结构、生长状况、多样
学位
风沙土土壤肥力贫瘠,漏肥漏水,土壤质量的改良耗时良久,利用土壤改良剂改良风沙土对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压力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炭、膨润土与有机肥三个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土壤pH、含水率、容重、碱解氮、速效钾与有效磷六种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生物炭、膨润土与有机肥3个因素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脲
学位
本文以辽西地区河道开挖褐土工程堆积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揭示春季解冻期褐土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过程,采用室内模拟冲刷试验,针对不同解冻时间、流量和坡度,对堆积体坡面产流量、产沙量、出流时间、坡面流速和侵蚀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为:放水量较小时,未解冻土壤坡面径流量呈现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坡面径流量在冲刷前期出现的减小趋势随着放水量的增大,幅度减小;不同类型土壤坡面产沙过程随
新疆独特的光热资源非常适合经济林的种植,目前新疆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林果产区。枣(Ziziphus jujuba)作为新疆林果产业的特色林果之一,种植规模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是南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然而,由于果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枣病虫害问题制约着枣的品质和产量。高光谱遥感作为一种准确、快速、便捷的光谱检测技术,为实时、快速、高效监测植物的营养、长势、健康状况等提供了技术途径,探索利用高
学位
枣(Ziziphus jujuba)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新疆独特的光热资源非常适合枣树种植,因此素有“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新疆”之称。随着新疆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新疆枣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0%,成为全国枣产量第一大省。然而,由于田间管理水平不高、植物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每年枣种植区都会规模发生“红蜘蛛”—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虫害,严重影响着枣产
学位

森林更新是保障种群繁衍、维持群落结构稳定的一个复杂生态学过程,而森林更新监测是评价和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的重要支撑和基础。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后,我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新疆山地森林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逐步有所恢复,而历史时期采伐迹地的更新恢复状况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取得显著效果的集中体现。本研究以新疆天山云杉林伐后更新造林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影像在大尺度上开展了伐后更新造林地更
学位
南疆盆地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成为特色林果产业的优势区域。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多数农田被更替为果园亦或果农间作,林果产业的规模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种植模式的改变使土壤有机碳库随之变化,进而引起土壤质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为揭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后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克孜勒镇不同树龄段(10a)的单作枣园、枣麦间作和单作小麦等三种典型
学位
软骨是由软骨细胞组成的单一结构组织,几乎没有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关节软骨一旦缺损,很难自体修复并逐步恶化为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来源的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材料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软骨缺损修复,但对于更多干细胞来源ECM材料的探索从未停止。鹿茸是一种骨/软骨组织,由鹿前额上
麝香是一种比黄金还珍贵的香料和中药,其香味浓郁,经久不散,在香草料和医药工业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为止麝鼠香是麝香最好的天然替代物,但是单从养殖麝鼠中收集麝鼠香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实验开展了体外泌香的研究。  麝鼠香来源于麝鼠生殖系统中的香腺。已发现其香腺中分泌细胞和支持细胞是麝鼠泌香的关键。首先本实验通过组织形态、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鉴定方法,初步描述了不同阶
学位
犬瘟热是一种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对国内毛皮动物、宠物和野生动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对犬瘟热的主要防控措施是免疫犬瘟热弱毒疫苗,因犬瘟热DNA疫苗能克服弱毒疫苗安全性低,受母源抗体干扰大的缺点而被研究者作为新型疫苗的研究重点。本实验在完成密码子优化的犬瘟热DNA疫苗重组载体构建、抗原蛋白表达鉴定和小鼠免疫效果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DNA疫苗对目标动物雪貂的免疫效力研究。本研究以p-op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