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二元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元金属氧化物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还面临着制备方法复杂、容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等问题。因此通过简单方法合成满足特定使用需求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仍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以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为研究方向,系统研究了几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相关机理和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分别以去离子水、50%去离子水与50%乙醇(体积百分比)混合溶液、乙醇为溶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 CoMn2O4纳米电极材料。研究了三种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用乙醇为溶剂制备的CoMn2O4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颗粒状结构,结晶度较差:以50%去离子水和50%乙醇为溶剂的CoMn2O4材料具有颗粒和片状混合结构。以纯水为溶剂制备的CoMn2O4材料具有片状结构,结晶度良好。乙醇为溶剂制备的CoMn2O材料,由于结构疏松多孔,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采用50%去离子水与50%乙醇(体积百分比)混合溶液为溶剂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CoMn2O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和纯CoMn2O4相比,氧化石墨烯含量为20%的CoMn2O4/rGO20样品具有最大的比电容和较好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分别以尿素和氨水为沉淀剂采用溶剂法制备了 NiMn2O4电极材料,研究了两种电极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NiMn2O4纳米材料具有更大比表面积和孔径,由于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也更大,有利于电子传输,所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更好。以去离子水为溶剂,氨水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Mn2O4/rGO复合材料,NiMn2O4/rGO材料在1 A g-1条件下具有1360 F g-1的比电容。而纯NiMn2O4粉末在电流密度为1 A g-1条件下的比电容为924 F g-1,当电流密度从1 A g-1增加到10 A g-1时,NiMn2O4/r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保持率为62%,而纯NiMn2O4粉末比电容保持率为45%。NiMn2O4/rGO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 NiMn2O4/rGO复合材料,和去离子水为溶剂的NiMn2O4/rGO对比,在微观形貌上,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制备的NiMn2O4/rGO纳米片尺寸比乙醇为溶剂制备的NiMn2O4/rGO大10倍左右,而且结晶度较好。乙醇为溶剂制备的NiMn2O4/rGO复合材料疏松多孔,结晶度较差。在电化学性能方面,乙醇为溶剂制备的NiMn2O4/rGO复合材料比电容较大,而去离子水为溶剂制备的NiMn2O4/rGO倍率性能较好。分别以硝酸盐和氯盐为为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多孔MnCo2O4电极材料,研究了两种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硝酸盐为反应物制备的的MnCo2O4材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电容性能。氯盐为反应物制备的MnCo2O4材料显示出较好的倍率性能。采用氯盐为反应物制备的MnCo2O4/rGO复合材料,MnCo2O4/rGO样品在1A g-1条件下的比电容为1521 F g-1,而纯MnCo2O4样品在1 A g-1条件下的比电容为892 F g-1,电流密度从1 A g-1增加到10 A g-1,MnCo2O4/rGO其比电容保持率为57%,纯MnCo2O4比电容保持率为51%,MnCo2O4/rGO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了 CuCo2O4电极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对CuCo2O4电极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0℃煅烧制备的CuCo2O4材料的结晶度最低。SEM分析表明,煅烧温度为350℃时,CuCo2O4呈二维片状结构,片层状结构出现交叉连接,片层之间形成更多的间隙和孔道,电化学性能最好。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Co2O4/rGO复合材料,纳米尺度的CuCo2O4粒子沉积在石墨烯片上,提高了表面/体积比例,提高了CuCo2O4电活性成分的利用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倍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该论文有图82幅,表3个,参考文献120篇。
其他文献
采煤机截齿破岩机理及其载荷特性研究是滚筒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采煤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国内外对相关研究已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有关采煤机滚筒破碎煤岩过程至今尚未被彻底掌握,以此,本文采用理论建模、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截齿作用下煤岩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过程,并对截齿载荷进行重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现有截齿截割煤岩模型多未考虑煤岩的弹-塑-脆性物理特性的问
油气资源的开发会产生大量的油田污水。尤其是随着非常规能源开采比重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水的产量远高于常规井,增加了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污水回注技术是目前处理油田污水的主要方法,且常采用人工压裂方式提高回注量。由于地层中裂缝的存在,污水回注过程对地层环境同样存在着污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复杂裂缝条件下的流动模型,研究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为污水回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复杂裂缝和边界系统为研究
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中国页岩气储量全球居首,水力压裂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发展和应用的页岩气改造增产技术,能否形成复杂的水力压裂裂缝网络是评判水力压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页岩具有典型的非均质、非连续特征,其内部存在节理、层理、裂隙、微孔洞、微裂纹等大量缺陷,致使水力裂缝在页岩内部的扩展规律极为复杂。因此,从机理上分析和掌握水力裂缝在含缺陷页岩中的起裂及扩展规律,对于实施压裂前的可压性评价、压裂后的产量预
采煤机作为综采工作面中的关键装备之一,其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着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此,本文通过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煤机整机动力学特性进了系统性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基于采煤机工作面力学检测分析实验平台,分别进行了五种不同牵引速度下滚筒载荷实验测试,采用数据拟合方法构建了滚筒载荷的牵引速度修正系数的拟合公式,并通过实验方法对拟合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为研究采煤机行走轮与
煤炭资源的深地开采是我国煤炭工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安全、高效、稳定的能源产出既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的根本需求。煤岩在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和高地温的特殊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深部力学特性及灾变模式对现有的理论与工程技术提出了挑战。研究深部煤岩力学特性表征,形成有效的煤岩体灾变监测预警方法对改善深部矿井开采环境,确保煤炭资源持续产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以深部日趋
排土场是露天煤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其松散结构和不均匀沉降等会诱发土体裂缝,对水分运动、水循环及植被恢复等产生严重威胁,但关于排土场土体裂缝的研究仍十分薄弱。土体裂缝是煤矿区地质灾害中最直观的一种,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其数量多、分布广、危害重,严重影响矿区生态安全。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通常采煤机割煤高度3.5m~6.0m的工作面称为大采高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割煤高度≥6.0m的工作面称为超大采高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神东矿区上湾煤矿四盘区1-2煤层厚度5.35m~9.6m,平均厚度8.9m,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开采模式。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割煤高度大、强度高、煤壁易片帮、顶板易冒落,装备承受的载荷高、且动载冲击严重,液压支架作为工作面围岩结构稳定性控制的核心设备,其对围岩的适应性
水库坝下开采安全是指既要保证库水下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坝体及水库运营的安全,把坝下呆滞的煤炭资源采出。安全、可靠地采出坝下煤炭资源无论是技术上和经济上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大平矿库坝下开采引起的覆岩变形破坏、地表移动变形、坝体移动变形和坝体变形破坏规律及特征,以及坝体加固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组合的试
露天煤矿开采在我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边坡稳定性、合理剥采比及开采边界限制等原因,端帮下压覆大量滞留煤无法回收。端帮开采工艺的发展为滞留煤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方法。端帮开采不需要单独地进行剥离或基建,其主要形式为通过远程操控端帮采煤机对暴露的滞留煤层进行打硐回采,硐室之间留设支撑煤柱。支撑煤柱参数设计对自身及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是端帮开采安全、高效应用的前提。同时边坡参数也影响着支撑煤柱的稳
为降低煤矿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各项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对事故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响应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分析事故特征及其发展演化机理基础上,构建煤矿应急响应决策框架。综合运用模糊数学、灰色理论、多属性群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等专业知识,从系统分析角度进行研究设计,基于煤矿应急响应过程各阶段特征和信息形式,重点研究和探讨了不确定环境下煤矿应急响应决策方法及信息约简方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