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截齿破岩机理与载荷重构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煤机截齿破岩机理及其载荷特性研究是滚筒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采煤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国内外对相关研究已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有关采煤机滚筒破碎煤岩过程至今尚未被彻底掌握,以此,本文采用理论建模、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截齿作用下煤岩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过程,并对截齿载荷进行重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现有截齿截割煤岩模型多未考虑煤岩的弹-塑-脆性物理特性的问题,基于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在弹性变形阶段,将截齿外形作适当的简化并作为刚性体,将煤体视为无限半空间弹性体,得出了截齿与煤壁相互作用时,截齿截割力的计算公式以及煤岩体的应力和位移公式;在塑性变形阶段,采用广义米赛斯屈服条件,考虑了煤岩体材料独有的、不同于金属材料的黏聚力和内摩擦力,构建了截齿与煤岩体相互作用时,截齿截割力学模型;在脆性断裂阶段,根据裂纹形式,采用复变函数的方法得出裂隙周围的应力及位移表达式,依据公式化出裂隙区域的应力云图,最后考虑截齿截割角度的影响,构建了三种状态下截齿截割载荷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揭示了煤岩在弹-塑-脆性物理性能影响下的截齿破岩机理。根据采煤机滚筒的结构特性和截割工艺特征,分析了影响滚筒截割载荷的影响因素,采用几何学和机械系统运动学理论,建立了采煤机在正常、端帮、特殊、斜切进刀截割四种工况下截齿运动学模型,获得了截齿运行学三维轨迹,结合截齿截割机理模型,并综合考虑截齿的排布形式、滚筒转速、采煤机的牵引速度等影响因素,构建了滚筒截割煤岩力学模型,设计了滚筒载荷数值求解路线,获得了滚筒载荷的时间历程曲线,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煤岩硬度、行走牵引速度、滚筒转速等因素对滚筒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滚筒三向力的均值、峰值随着牵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牵引速度对截割阻力和牵引阻力的波动系数的影响较小,但对侧向阻力的波动系数影响较大;截齿顺序式排布对滚筒三向力的均值和峰值影响较大,混合式次之、棋盘式最小,截齿混合式排布对波动系数最大,棋盘式次之,顺序式最小;滚筒三向力的均值、峰值随着滚筒转速的增大而减小,而波动系数随着滚筒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在1:1模拟煤矿井下环境综采成套装备实验台基础上,设计了截齿三向载荷测试传感器,完成了采煤机正常、斜切、端帮截割三种工况下截齿载荷测试,针对实验数据中存在大量噪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小波阈值的信号去噪方法,实现了干扰噪声信号的去除,并保留了原信号中的突变信息,获取了三种工况下更为真实滚筒的截割载荷,并将其与滚筒截割载荷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采煤机、掘进机及类似钻探设备的破岩载荷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滚筒的设计与优化、采煤机系统动态特性和可靠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撑,有一定的工程价值与理论意义。该论文有图90幅,表16个,参考文献160篇。
其他文献
减速器是矿井提升机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煤炭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开发和研制具有高辨识度的减速器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对确保煤矿安全高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铁煤集团小康矿主井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减速器的振动特性、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故障模式识别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基于组合模态的分频融合振动信号分析的矿井提升机减速器故障诊断技术,为矿井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提供理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视频卫星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视频卫星相较于传统光学卫星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在外太空拍摄高清视频,并通过数据处理获取观测范围内的运动目标动态信息,从而通过信息提取、分析等进行更深层次的动态应用。面向视频卫星动态应用需求,数据处理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主要有3个:首先,视频卫星采用面阵Bayer成像方式,使得每帧影像尤其是小尺寸目标缺失彩色信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冲击地压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灾害之一,冲击危险性评价是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如何快速、高精度的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研究多场耦合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方法出发,采用理论推演、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煤岩体应力场和震动场的三维成像方法,分析了应力场与震动场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而资源总量日益减少的现状决定了资源开采模式的变化,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因其可实现资源的优化开采而得到重视和应用,但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的相互影响不可避免,露井协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控制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研究露井协采下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露天边坡稳定控制及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以平朔矿区安家岭露天矿与井工二矿的露井
超级电容器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是很有前景的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本文首先系统研究煤、石墨烯残留炭以及两者混合制备的复合活性炭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容量,采用水热方法分别制备了硫化物和三种活性炭的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电容性能,期望为超级电容器矿物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
随着遥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快速且高精度的对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检索,满足用户快速浏览和高效检索到感兴趣的目标,已成为在遥感信息获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匹配作为遥感图像检索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检索的精度和速度,针对以上问题,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检索过程中的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匹配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部分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低照度,且内容复杂、细
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大灾害时有发生。尽管我国在煤炭重大灾害保障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预防保障体系总体建设不均衡,较多煤炭企业仍未建立起完善的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其中,同煤集团在构建预防煤矿重大灾害保障体系的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总结我国优秀煤炭企业先进的工作经验并在煤炭行业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结合实际,对同煤集团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构建及其应
岩石随着外载荷的增大发生变形和破坏,当外载荷保持不变时,变形并未停止,仍会持续增加,发生蠕变变形,其根本原因是岩石的非均匀性。岩石蠕变破裂是由岩石内部原始非均匀性引起的微观尺度破裂、细观尺度裂纹扩展和贯通、宏观尺度变形增大和破坏的过程,因此需要对岩石蠕变破裂的多尺度演化机理进行研究。论文从岩石蠕变破裂宏观演化实验和破裂断口微细观扫描实验出发,引入内动力的概念,分析岩石试件不同尺度变形破裂机理,建立
云平台因其成本低廉、服务资源数量丰富、计算和存储能力强大等特点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云平台的用户数量持续增加,云任务数据规模庞大且类型多源,与此同时由于物理资源及虚拟资源异构性较高,平台内缺乏对任务数据的实时分析方法,使得部署资源无法及时且合理地适应任务的变化趋势,从而导致资源的短缺或浪费,影响了云平台的服务性能。因此如何依赖有效的任务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平台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合理配置
为了掌握综采面采煤机割煤产尘分布与沉降规律,达到合理设计综采面粉尘防治措施的目的,对山西某矿综采面生产过程中采煤机滚筒至下风侧55m范围内总尘及呼尘进行了现场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逆风割煤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最大值均大于顺风割煤浓度。顺风割煤粉尘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三区分布特征,粉尘上升区、粉尘下降区、粉尘企稳区;逆风割煤粉尘分布表现出四区分布特征,粉尘上升区、粉尘紊乱区,粉尘下降区、粉尘企稳区。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