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代谢产物抗耐药菌生物被膜和抑制毒力因子分泌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作为常见的临床致病菌,其形成的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F)和分泌的毒力因子能够促进细菌耐药性和致病性的产生。近年来,从中药中,尤其是清热解毒中药中,寻找抗菌活性物质已成为新型抗生素研发的重要途径。绿原酸作为多种清热解毒中药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能够减轻或消除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应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绿原酸经胃肠道菌群和肝脏代谢后,原型物在体内几乎不存在,多以代谢物形式存在,其抗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针对绿原酸在体内处于关键代谢节点上的代谢成分,选择近期临床收集的 MRSA 和 PA 进行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ub-MIC)下的抗生物被膜以和抑制毒力因子分泌作用的研究,希望找到抗临床耐药菌株MRSA和PA生物被膜活性或降低PA毒力因子分泌的物质基础,为以绿原酸为主要成分的清热解毒中药的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支撑。论文分四部分进行,选择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和8种体内主要代谢物奎宁酸(Quinic acid,QA)、咖啡酸(Caffeic acid,CAA)、苯甲酸(Benzoic acid,BA)、马尿酸(Hippuric acid,HA)、对香豆酸(4-coumaric acid,HCA)、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HBA)、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IA)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VA)进行研究。由于前期实验已对绿原酸及代谢物对PA生物被膜的影响和部分作用机制进行过系统研究,因此,本论文主要针对各代谢物对MRSA产生的生物被膜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各代谢物对PA分泌的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这些毒力因子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绿原酸代谢产物对MRSA和PA的作用对近期临床收集的MRSA和PA各5株进行抑菌作用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绿原酸代谢产物对MRSA和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对MRSA的抑菌活性较强的为: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对PA的抑菌活性较强的为:奎宁酸、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各5株MRSA和PA受试菌株中,耐药程度相对较强的菌株编号分别为MRSA18-10和PA15-23。其次,在对MRSA18-10和PA15-23生长曲线的研究中,在亚抑菌浓度下,上述抑菌活性较强的代谢物中,除奎宁酸、苯甲酸、对香豆酸和咖啡酸外,其余均对细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提示在一定的亚抑菌浓度下,奎宁酸、苯甲酸和对香豆酸也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第二部分:绿原酸代谢产物对MRSA生物被膜的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在亚抑菌浓度下,代谢产物对MRSA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显示奎宁酸、苯甲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的消除作用较佳。其中,浓度范围奎宁酸、对香豆酸作用浓度范围较广,为1 MIC~1/32 MIC。而在亚抑菌浓度下,香草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奎宁酸、苯甲酸和异阿魏酸抑制MRSA生物被膜生长作用较佳。同时,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体外联合抗MRSA,实验结果显示,对香豆酸与苯甲酸联合用药时发生相加作用,对香豆酸与对羟基苯甲酸、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联合用药时发生协同增强作用,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协同作用较强。提示,绿原酸代谢物对香豆酸、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应作为抗菌作用的重点研究对象。第三部分:绿原酸代谢产物抑制PA毒力因子分泌的作用。在亚抑菌浓度1/4 MIC~1/16 MIC下,绿原酸、奎宁酸、咖啡酸、马尿酸、对香豆酸、异阿魏酸和香草酸对PA菌绿脓菌素的分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弹性蛋白酶分泌的抑制作用较弱,仅绿原酸在MIC浓度下有一定抑制作用。第四部分:绿原酸代谢产物对MRSA和PA的作用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在亚抑菌浓度下,绿原酸及其代谢物对MRSA和PA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对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对agrA为下调作用,但对icaA、icaB、icaD基因有上调作用,对此现象,需更多从基因组合上来进行分析,与文献[1]报道一致。对PA QS系统中主要影响毒力因子分泌的4个基因LasR、LasI、RhIR、RhII,除对香豆酸对LasR、LasI基因有上调,对羟基苯甲酸对LasI、RhlR基因有上调作用外,其余均呈现下调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代谢物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与MRSA的AgrA蛋白活性位点结合,将奎宁酸与PA的LasR蛋白活性位点结合,探究其抗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三个代谢物均可以结合在AgrA蛋白表面,其中对香豆酸对于AgrA蛋白功能的抑制浓度相对较低,可以推测对香豆酸(HCA)对于AgrA蛋白功能的影响相对更大,一定程度上抑制MRSA Agr系统的启动。奎宁酸与LasR蛋白的结合可以竞争性抑制信号分子对LasR蛋白的激活,阻止Las系统启动和下游基因系统启动,从而抑制PA生物被膜生成和减少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等毒力因子分泌。综上所述,绿原酸的代谢成分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三个代谢物通过下调MRSA QS关键基因agrA,影响生物被膜的合成,可能是绿原酸在体内抗MRSA生物被膜的物质基础之一;而奎宁酸、咖啡酸、马尿酸、对香豆酸、异阿魏酸和香草酸多种代谢物则是绿原酸在体内抗PA毒力因子分泌的物质基础之一,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一直是猪肉消费大国,伴随着猪肉需求量的增长,生猪养殖业开始快速发展,但是养殖户大多是小微主体。然而生猪养殖过程面临着饲料价格波动、疫情爆发、自然环境灾害等风险,生猪养殖的周期往往比较长,其回报时间较慢,养殖户经常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难题。银行由于风控意识较强,养殖户贷款手续往往较为复杂,贷款金额较少,中小微养殖主体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一直有待解决。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金融科技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阴性条件性致病菌,常分离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病灶中。与其他常见致病菌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相对较大的基因组和较多的基因组成,有利于铜绿假单胞菌快速适应各种环境和宿主组织。众所周知,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QS)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靶向抑制群体感应系统进
研究发现,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发酵产物Spirolaxine具有良好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且有降血脂的药理作用。本课题通过对Spirolaxine产生菌SIIA-F1802进行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以提高Spirolaxine的发酵单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ITS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确定菌株SIIA-F1802为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
近年来基于醇与P(O)-H化合物的脱水偶联反应由于水是唯一副产物,具有较高的原子利用率,已经成为高效构建C-P键的有效方法。另外,膦酰基取代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以及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论文通过研究相对较少的苄醇与P(O)-H化合物的脱水偶联反应来合成含有C(sp3)-P键及C(sp2)-P键的膦酰基取代杂环化合物,包括C2-膦酰基吲哚、C3-膦酰基苯并氢化呋喃及C3-膦酰基苯并呋喃。具体
众所周知,病原菌感染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治疗和预防这类感染,抗生素被广泛而频繁地使用,然而日益突出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使得目前以抗生素为主的抗菌疗法效率低下,因此研究人员不得不积极探索新的非抗生素类、非药物类抗菌策略来应对耐药菌感染。抗菌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潜在的可替代治疗细菌感染的方法,但由于目前开发的大多数光敏剂的疏水性较强以及光稳定性差,对有组织生物膜细菌的生存能力影响很小,限制了
天然脂肪酸类如油酸、亚油酸存在于多种植物油中,是常用的促吸收剂,与化学促透剂相比,具有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等优点。石榴酸(punicic acid,PA)为石榴籽油(pomegranate seed oil,PSO)的主要成分,占PSO总脂肪酸含量的60%以上,在PSO中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PA与亚油酸、油酸同为C18酸,分别含三、二和一个双键,由此推测PA应具有较强的促吸收活性。但是PA稳
烟草是我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我国的烟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需要大量的烟草幼苗用于移栽。然而,近几年育苗户生产烟苗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除了受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影响外,育苗生产方式落后,烟草育苗人工成本过高,也是造成四川攀枝花烟草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目前四川攀枝花烟草在育苗过程中,晾盘控湿环节采用的是人工在育苗棚内
目的:制备一种乳铁蛋白修饰的香叶木素脑靶向长循环脂质体,以期提高香叶木素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实现脑靶向性,为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开发提供借
近年来随着疾病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各种组学手段在病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多数慢性感染病灶是由多种病原菌共同定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两种常见的病原菌,通常可在免疫功能受限的病人,尤其在罹患遗传性肺脏囊胞纤维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中共同分离得到。定殖于同一病灶的多种病原菌之间可进行频繁的物理或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灵芝富含多糖、蛋白质、脂肪酸、生物碱、甾醇、萜类、苷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效。多糖是灵芝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表现出了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但过去主要对子实体多糖和灵芝酸类小分子化合物关注较多,对具有培养周期短、产量高和易于纯化等优势的液态发酵生产的灵芝胞外多糖关注较少。多糖的糖链结构与免疫调节等